阿摩:持續努力,保持前進,成功就在不遠處
100
(51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_專科警員班第42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_共同科目:歷史#114269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 以下是政治人物在選舉辯論會中所提出的論點∶我相信這個政府是由白人組成的,是永遠為了白人與其後代子 孫的利益而組成的,我贊成將公民權侷限於白種人,至於黑鬼、印第安人以及其他劣種族群則不應該賦予 其公民權。請問∶這樣的觀點最可能出現在何時?
(A)十六世紀中的英國
(B)十七世紀末的南非
(C)十八世紀末的法國
(D)十九世紀中的美國 。


2(A).

2. 以下是某位學者對戰爭決策的論點∶關於這一決策,存在一些戰略上的正當理由。這場洪水阻止日軍在 華北的部隊和長江流域的部隊連成一片,使日軍無法切斷中國軍隊通過武漢的撤退路線。因此,中國 軍隊爭取到撤退與在戰區重組的時間,得以繼續抗戰。 請問∶這位學者的立場應是偏向哪個政權?
(A)蔣中正領導的國民政府
(B)毛澤東領導的延安政權
(C)溥儀稱帝的滿洲國
(D)昭和天皇的政權 。


3(D).

3. 某件史事爆發後,美國人的反日情緒深刻,當局下達行政命令,賦予國家「因戰爭需求得以限制某些群體 自由」之權,使不少日裔美國人被迫離開家園、放棄財產,受到政府監管。請問∶上述史事應是指何者?
(A)甲午戰爭
(B)日俄戰爭
(C)中日戰爭
(D)珍珠港事件 。


4(A).

4. 七世紀之後,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北部等地語言雖各自不同,但知識階層卻多使用相同文字作為 主要的書寫工具。1930 年代因為東亞局勢的變化,日本、臺灣、朝鮮半島、中國東北等地的上層社會逐漸 使用共同語言作為溝通工具。請問∶上述七世紀以後相同文字和 1930 年代的共同語言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相同文字」、「共同語言」分別是漢字與日語
(B)「相同文字」、「共同語言」分別是漢字與漢語
(C)「相同文字」、「共同語言」分別是日文與漢語
(D)「相同文字」、「共同語言」分別是日文與日語 。


5(C).

5. 一份 1920 年的文獻,記錄著當時臺灣的情形∶本年二、三月之交,流行性感冒大行於蕃地,蕃人死者頗多。 無智生蕃中,有陷迷信者,認為是與他族往來,神降此災厄也,不可不馘首(出草)以謝神。 請問∶這份文獻最可能出自何人之手?
(A)長老教會教士馬偕
(B)泰雅族醫生樂信•瓦旦
(C)台灣總督田健治郎
(D)霧峰士紳林獻堂 。


6(D).

6. 十一世紀時,教宗主張:羅馬教會是由上帝一人所建,只有羅馬教宗才能任免主教。教宗的稱號是世界唯 一,他可以廢黜皇帝。凡是與羅馬教會不合的人,不能被視為基督教徒。教宗此舉最主要的用意是何者?
(A)確認皇帝是羅馬帝國的領袖
(B)鼓勵日耳曼人成為基督徒
(C)消弭西歐地區的政教衝突
(D)確立羅馬教會崇高的地位 。


7(B).

7. 十七世紀晚期以來,臺灣經常是各政權統治版圖的邊陲地方。至二十世紀中葉,臺灣從地方之一隅轉變成 政權的中央政府所在地。請問∶造成上述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A)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B)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撤至臺灣
(C)韓戰爆發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武力制裁案
(D)冷戰時期,蘇聯聯合中共勢力牽制美國 。


8(A).

8. 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影響歷史發展轉變或分期的關鍵,往往是重大事件的進行。而歐洲歷史上,哪個 事件的發生,象徵中古世界逐漸褪去,並初步展現出理性等現代的價值觀?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科學革命
(D)啟蒙運動 。


9(B).

9. 清乾隆皇帝特別鍾愛進貢的駿馬,並讓一群宮廷畫師以貢馬作為繪畫的主題。這群宮廷畫師擅長細膩、擬 真與寫實的手法,他們透過大型畫作,描繪出各種駿馬生動的英姿。這群宮廷畫家最可能的身分是何者?
(A)士紳階層
(B)耶穌會士
(C)豪強富商
(D)佛教僧侶 。


10(C).

10. 臺灣史上,有一群人為傳達無產階級意識形態與革命論的訴求,借用《三字經》的文體,並呼應當時的主 張--臺灣話文論,使用臺語寫成「三字集」詩歌作為宣傳品。不過,這些宣傳品不久遭到統治當局取締,籌 辦者也遭到逮捕、移送法辦。請問∶上述現象應是出現在以下哪個時間?
(A)1870 年代
(B)1900 年代
(C)1930 年代
(D)1960 年代 。


11(A).

11. 自西元前六世紀起,北方華夏族人陸續遷入江東,帶來中原華夏文化,但江東的住民仍保有自己的文化。 四世紀時,中原地區發生巨大動亂,原來居住在洛陽的世家大族舉族南遷。此次遷入的人數眾多,且移民 在政治上具有優勢,故對江東文化造成極深的影響。請問∶上述四世紀的巨大動亂,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永嘉之禍
(B)安史之亂
(C)靖康之禍
(D)八國聯軍 。


12(B).

12. 某個政權宣稱「馬丁路德是最偉大的反猶者,他在他的時代對抗猶太人,保護德意志民族」,於是該政權 對其國內特定的族群加以迫害、屠殺,此災難被稱為「1938 年十一月屠殺」。請問∶此一政權是指何者?
(A)史達林的蘇聯政府
(B)希特勒的納粹政權
(C)邱吉爾的英國政府
(D)貝當的法國維琪政府 。


13(D).

13. 中國長時期重要的農產地區即是帝國的經濟重心,也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但自某一時期開始,沿海的 商業城市開始逐漸取代內陸的農業精華區,成為中國新的經濟重心。某一時期應是下列何者?
(A)隋唐時期拓展絲路貿易,西域胡商湧入中國
(B)宋元時期北方漢人南遷,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C)十五世紀鄭和出航後,華商勢力擴展南洋貿易
(D)十九世紀鴉片戰爭後,西方帝國主義進入中國 。


14(C).

14. 七世紀時,奧米亞王朝以阿拉伯人為統治核心;八世紀,阿拔斯王朝則除了任用阿拉伯人外,大量任用波 斯人、土耳其人為政府官員。請問∶阿拔斯王朝的作為,彰顯伊斯蘭教義中哪項重要的原則?
(A)一神信仰
(B)先知概念
(C)一律平等
(D)捐課救助 。


15(D).

15. 十六~十七世紀間,有位思想家主張「因信稱義」,強調人人是獨立自主、平等的個體。這樣的主張,也 反映出他對女性在家庭和教育子女重要性的肯定,有利於女性參與更多的活動。這位思想家應是以下何者?
(A)佛羅倫斯的薄伽丘
(B)西班牙的羅耀拉
(C)英格蘭人培根
(D)日耳曼人馬丁•路德 。


16(C,D,E).

31. 中國從魏晉南北朝到明清時期,國家的賦稅經過多次重大的變革,其中最重要的特色是由繳納實物轉為繳 納貨幣。請問∶以下哪些賦稅制度的精神是以繳納貨幣為主?
(A)租調制
(B)租庸調法
(C)兩稅法
(D)一條鞭法
(E)攤丁入地 。


17(B,C,E).

32. 以下是十九、二十世紀之際的看法∶中國如果要自己改變陋習,就必須等待強而有力的征服者下令廢除女 子纏足的習慣。但中國並沒有出現強而有力的君王,故唯有外來的勢力才能拯救女孩脫離桎梏。若我們能 夠推翻中國這個政權,就能發布不再毀傷女孩雙腳的禁令。這樣的做法從其他的角度看,有人會認為不正 當,但從人性角度來看,是完全公正的。請問∶對於上述看法的理解,以下何者的敘述正確?
(A)肯定清政府消滅漢人風俗的用心
(B)憐憫中國婦女受到的箝制與束縛
(C)取代政權是推廣天足的好方法
(D)主張廢纏足、強種保國對抗歐美列強
(E)以西方強勢文化的立場看待中國 。


18(B,C).

33. 十九世紀的歐洲在民族主義浪潮的影響下,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其中,哪兩個國家受到民族主義的影響, 由菁英分子主導國家統一建國的任務,塑造國民對國家的認同,而在 1870 年代初建立國家?
(A)土耳其
(B)義大利
(C)德意志
(D)比利時
(E)希臘 。


19(B,D).

34. 十七世紀以來,兩個歐洲國家多次在東亞為擴張勢力而爆發衝突,臺灣也成為雙方爭奪的目標之一。兩國 在 1640 年代的爭奪戰後,臺灣南、北部則成為單一國家的殖民勢力。請問∶上述殖民勢力是指哪兩個國家?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國
(D)荷蘭
(E)法國 。


20(A,E).

35. 以下是近年來介紹三個國家歷史發展的書籍:《印尼:眾神遺落的珍珠》、《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印度: 南亞文化的霸權》。請問:這三個國家的歷史發展,都具有以下哪些共同的特色?
(A)曾受帝國主義國家殖民統治
(B)成為東亞文化圈的指標國家
(C)伊斯蘭教是國家當前的主流信仰
(D)在日本南進政策下成為殖民地
(E)受民族自決影響起而爭取獨立建國。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_專科警員班第42期正期學生組新生入學考試_共同科目:歷史#114269-阿摩線上測驗

林宥綸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