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犧牲享受,才能享受一生。
81
(31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國文(國小幼兒)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4. 以下哪一部經典不屬於儒家的十三經之一?
(A)爾雅
(B)荀子
(C)尚書
(D)周易


2(D).

1. 國語文能力指標:「能認識楷書基本筆畫的名稱、筆順, 並掌握運筆原則,練習用硬筆書寫。」下列哪一個選項 字體筆順敘述正確?
(A)及:第一筆是橫折
(B)樂:第一筆是撇挑
(C)區:第二筆是豎折
(D)馬:第二筆是橫畫


3(A).

42. 「社結香山」、「瑞藹懸弧」兩個題辭會出現在下列哪個 場合?
(A)男壽會場
(B)男喪會場
(C)重陽節大會
(D)詩人節大會


4(B).

44. 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下列選項前後字的 部首何者相同?
(A)人/夾
(B)而/耐
(C)玄/畜
(D)北/冀


5(A).

26. 古人的書齋楹聯很能看出個性,請依據以下四則文意推敲,分別是誰?「放 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風 雲三尺劍,花鳥一床書」、「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
(A) 袁枚、陸游、左光斗、紀曉嵐
(B) 陸游、左光斗、紀曉嵐、袁枚
(C) 左光斗、紀曉嵐、袁枚、陸游
(D) 紀曉嵐、袁枚、陸游、左光斗


6(D).

10. 下列哪個選項是按「平、上、去、入」的順序排列?
(A)榮華富貴
(B)國泰民安
(C)挑燈夜戰
(D)天子聖哲


7(A).

40. 甲:「夏至,風颱就出世」/乙:「小滿梅雨在本島,種植花木皆成寶」/丙:「雨水節,皆柑橘」/丁:「冬至一見面,日子長一 線」/戊:「處暑處暑,熱死貓鼠」。以上五個關於節氣的俗語,依時令排序哪個選項正確?
(A)丙乙甲戊丁
(B)乙甲丙戊丁
(C)乙丙戊甲丁
(D)甲丙乙戊丁


8(C).

11. 下列何者不是聯緜詞?
(A)猶豫
(B)徘徊
(C)酬酢
(D)逍遙


9(D).

15. 下列哪個對句使用倒裝句式?
(A)不是營生拙,但緣覓句忙
(B)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C)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D)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10(D).
X


閱讀下列短文後回答問題28-30:  唐楷達到的高度及其法度嚴謹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後人對楷書的修習變得程序化,楷書的面貌變得標準化,從而失去創造力。 宋朝四大書法家,都沒有可以和唐人比肩的楷書作品。到了明朝,由於科舉取士的日益僵化,出現了一種稱為「臺閣體」的書風。「臺 閣體」楷書是科舉考試規定的官方字體,追求美觀、大方,同時也要求標準、規範。這種要求抑制了書法家的創作個性。清朝則進一步 演變為「館閣體」,更是受到「千人一面」的批評。  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學興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書法方面,人們也開始反思「館閣體」的弊端。於是,到了嘉慶道光年間, 魏碑開始受到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的重視,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後期有康有為。阮元寫《北碑南帖論》和《南 北書派論》,首倡「碑學」;包世臣著《藝舟雙楫》,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一反宋朝以來對淳化閣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帖」 的觀點。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裡面明確提出:「今日欲尊帖學,則翻之已壞,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則磨之已壞,不得不尊南、 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筆畫完好,精神流露,易於臨摹,一也;可以考隸楷之變,二也;可以考後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結構, 宋尚意態,六朝碑各體畢備,四也;筆法舒長刻入,雄奇角出,應接不暇,實為唐、宋之所無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於尊乎!」 此後碑學盛行,魏碑的價值得到普遍的承認,修習楷書的人除了取法「晉唐」,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魏碑。另外,魏碑經過標準 化成為「魏體」字,是現在最常用的漢字印刷字體之一。在書法諸體中,草書與碑學風貌距離最遠,最具實踐難度,其實踐價值也最高, 故引碑入草應為碑帖結合的高級形態。
【題組】29. 根據上文,下列何者不是魏碑受到重視的原因?
(A)金石文字學興起
(B)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
(C)唐楷的法度嚴謹、技巧高
(D)館閣體受到「千人一面」的批評


11(A).
X


18. 下列詩歌各書寫一個不同的傳統節日,若依照一至十二月時序排列,次第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甲、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乙、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丙、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丁、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A)甲丙丁乙
(B)甲丁丙乙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國文(國小幼兒)-阿摩線上測驗

林莉芬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