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長的路上不是我有話要說,而是聽得懂、看得懂
96
(1 分43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全部】 - 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難度:(126~15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5 社會型態將影響社區獨立性及警察的角色功能,下列何者並非「公民社會中的警政」特色?
(A)警察配合社區發展,扮演服務者之角色
(B)警察活動出自民眾由下而上的驅動
(C)勤區查察的主要目的在於監控民眾,以防犯罪
(D)勤區查察制度由戶口查察演進為家戶訪查


2(D).

7 Cohen 與 Felson 以 VIVA 來描述犯罪的合適標的,即價值性、慣性、可見性,以及下列那一個標的?
(A)有誘惑性
(B)可包裝性
(C)可隱藏性
(D)可接近性


3(C).

13 我國警察於執行毒品犯罪相關勤、業務過程中,下列何者並非警察人員應盡之權責?
(A)毒害之教育宣導
(B)毒品物質濫用之通報
(C)毒品犯之職能訓練
(D)配合採驗毒品犯之尿液作業


4(D).

16 美國專業化警政時期(1920-1960),首創犯罪統計,開始以犯罪數及破案率高低評價警察績效,以擺脫政治干預的 警政首長為:
(A)O. W. Wilson
(B)David Bayley
(C)August Vollmer
(D)John Edgar Hoover


5(C).

19 警察倫理之核心價值和以下何者較不相關?
(A)課責
(B)民主
(C)取締
(D)回應


6(A).

20 專責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機關為下列何者?
(A)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B)各縣市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
(C)各警察分局刑事偵查隊
(D)縣市政府警察局


7(A).

15 警察角色的實質意涵可從三個可觀察到的標的予以測量,下列何者不是屬於此測量標的之一?
(A)警察的任務編組
(B)警察所建構的價值觀
(C)警察所設立之目標
(D)發展出之警察策略


8(C).

15 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背後的假設為何?
(A)犯罪是人性本惡的展現
(B)犯罪是家庭社會化不良的結果
(C)犯罪是機會造成的
(D)犯罪是差別學習的結果


9(A).

6 下列何者不屬於犯罪預防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4D 策略的範疇?
(A) Detach
(B) Delay
(C) Deny
(D) Detect


10(C).

18 社會上許多公共建物或私人房舍為了保持隱私,經常喜歡建設鐵捲門、矮牆、樹籬或灌木叢,但因此對 下列那一種犯罪預防策略之實踐將有所妨礙?
(A)空間領域感
(B)通道管制
(C)自然監控
(D)消除破窗現象 


11(D).

19 根據傳統的情境犯罪預防策略(亦即在 R. Clarke 創立現代化之情境犯罪預防前),對於當前歹徒透過電 信或網路詐欺(詐騙)犯罪的預防,若要發揮防制的作用,下列敘述何者不是加強推展的策略或措施?
(A)在郵局或金融機構自動櫃員機張貼警語或強力播送宣導影片,提升民眾防騙意識
(B)電信警察加強網路巡邏,以網路或電信科技攔截詐騙集團的通訊內容
(C)監控警示帳戶限制匯款
(D)發動社會大眾及傳播媒體嚴厲譴責詐騙集團之嚴重犯行與被害人之傷痛經驗


12(A).

21 臺灣近幾年常發生隨機殺人(或稱無差別殺人)社會犯罪事件,下列有關警察可採取之防制作為中,何 者最不可行?
(A)與社區管理委員會合作經常舉辦防身術教育訓練,幫助民眾有能力抵禦隨機攻擊
(B)加強與精神衛生主管機關合作,對轄內之精神疾病列管人員進行定期查訪關懷
(C)與校園安全單位合作強化保護學童上、放學行進間之安全
(D)整合民間監視錄影設備,以遠端監視或加強實地巡邏方式提升民眾空間領域安全感


13(A,C).

21 在一般防止入侵建築物的措施中,民眾常裝設「鐵窗」、「鐵門」與「金庫」來防護標的物。這種防範 措施屬於犯罪預防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4D 策略的那一項範疇?
(A)阻礙(Deter)
(B)察覺(Detect)
(C)延遲(Delay)
(D)拒絕(Deny)


14(D).
X


11 有關行政院於 2017 年所提出之「新世代反毒策略」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以「人」為中心追緝毒品源頭
(B)偏重「量」的反毒思維
(C)以「質」為目標消弭毒品存在
(D)聚焦於「三級毒品」的抗制


15(D).

22 面對現代風險社會的來臨,下列何項並非警察人員應執行之作為?
(A)確實執行犯罪分析,掌握犯罪熱區
(B)將社區居民納入社會防衛體系
(C)說服或強制組織或非犯罪之第三者負起預防犯罪之責任
(D)強化性侵害犯之科技監控預防再犯


16(B).

23 對於警政機關處理少年事件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對經常逃學、逃家之少年,應予強制收容教育
(B)可對少年虞犯施予「先行政,後司法」之作為
(C)依法將少年虞犯轉向給社區施予感化教育
(D)強化少年觀護諸般措施,以預防少年再犯罪


17(D).

15 根據 Newman(1973)的研究,建築物必須要具備四要素方能有效地抑制犯罪的發生,下列何者 不是 Newman 主張的四要素之一:
(A)領域感(territoriality)
(B)自然監控的存在(natural surveillance)
(C)建築物給人的形象(image)
(D)建築物的防衛能力(defense capability)


18(A).

21 兒童及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警察機關與其他政府部門依據少年事件處理法、兒童及少年 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等法令(含施行細則與法規)的規定與授權,在兒少保護工 作上相互合作。這些法規有關警察機關應盡之職責,下列何者錯誤?
(A)警察機關為確保青少年暑假期間安全活動空間,有效降低被害情事發生,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 力量,每年暑期執行春暉專案勤務,以預防青少年偏差行為及被害,維護身心健全發展
(B)臺灣地區兒少福利業務的主管機關為社政機關,一般直接介入處理兒少保護事件是社政人員, 警察人員視案情作必要處置,諸如提供適當保護及照顧,有診治必要者立即送醫,有觸犯刑罰 行為或有觸犯之虞者(含被害案件)逕行調查
(C)警察人員必須接受適當的訓練,以確認和處理兒少受虐的情境
(D)在處理兒少保護事件上,警察人員的職責主要包括受理報案並通報主管機關、調查可能的犯罪 行為、保護兒童


19(C).

25 Widom(1995)研究發現:早年被虐待和疏忽的兒童,少年被逮捕和成年犯罪的可能性均提高。 Widom 稱這種現象為:
(A)「暴力創傷論」(Trauma of Violence)
(B)「暴力影響論」(Affect of Violence)
(C)「暴力循環論」(Cycle of Violence)
(D)「暴力因果論」(Cause and Effect of Violence)


20(D).

24 Wolfgang 利用七個定理來說明青少年犯罪重要因素,下列關於「暴力副文化理論」之敘述,何者 錯誤?
(A)沒有一個副文化和主文化完全不同或衝突
(B)並非所有情況均以暴力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C)暴力副文化之反文化為非暴力副文化
(D)暴力使用者會有一定程度的罪惡感


21(B).

25 依據 1999 年國際警察首長協會(IACP)所撰寫的「加強執法回應被害人」即可歸納出犯罪被害 人對警察有四項需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安全維護:避免再次傷害,需提供必要之保護及協助措施
(B)持續學習:持續性提供被害人諮商與研習等相關保護課程
(C)支援參與:有通路可參與司法程序,協助參與訴訟,表達意見
(D)回復正義:犯罪被害人報案希冀警察伸張正義、回復真相


22(A).

2 D. Kennedy(1983)認為服務人群的機關組織應具備一些特質,下列何者不是其所具備的特質:
(A)服務對象遭遇到的問題都是特定的問題
(B)服務廣泛
(C)能提供系統整合的服務
(D)機關能提供一般性的服務


23(A).

6 由於工業化與都市化等社會變遷的影響,被稱為現代警政之父的時任英國內政部長皮爾爵士(Sir Robert Peel)認為,犯罪問題引發了普遍的社會不安,積極推動設立新警察的計畫,於何年成立 「倫敦首都警察廳」?
(A) 1829
(B) 1835
(C) 1841
(D) 1851


24(B).

2 有關犯罪預防相關的理論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Cohen 和 Felson 的日常活動理論,認為犯罪預防可從合適的標的物、有動機的犯罪者以及缺 乏監控三條件,進行犯罪預防策略制定
(B) Wilson 和 Kelling 的破窗理論,認為社區應該加以進行破壞與毀損,讓犯罪者發現該社區無任 何值錢的物品可偷竊,方能達到犯罪預防的目標
(C)理性選擇理論認為犯罪是一種目標導向的行為,因此犯罪預防策略設計應根據犯罪者本身的風 險、需求、成本與利益之間的關係來進行設計
(D)犯罪型態理論強調犯罪者的居住、工作與休閒的地點範圍,犯罪者會在這三個點當中的路徑尋 找犯罪機會,不太會遠離自己所熟悉的區域


25(B).

13 派出所的設置是警察執行勤務規劃下的重要據點,對於警察勤務紮根於社區各個角落有推波助瀾 的功用。下列對於派出所的敘述何者正確?
(A)派出所是第一線的刑事司法單位,與地方有著緊密的鏈結關係,最適用於現代科技化的電腦統 計警政政策
(B)派出所 24 小時運作,與地方緊密結合,派出所員警深入地方、主動服務,與地方民眾建立信 任,可提升民眾心理上的安全感受
(C)派出所制度由美國倡用,隨後由日本將派出所的警察勤務政策引進臺灣,沿用至今
(D)派出所屬於專責警勤區制度,由於深入地方,因此員警負責各自的轄區,專業分工下,鮮少有 勞逸不均的現象



研一下
阿摩第12期
x 40450
快捷工具

【全部】 - 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難度:(126~150)-阿摩線上測驗

蘆竹分監收容人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