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 8 有關不同犯罪測量方法與各人口變項間關聯性之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從官方統計的角度觀之,女性犯罪的數量高於男性,且犯罪數量愈嚴重,差異性愈大
(B)從自陳犯罪統計的角度觀之,犯罪人與社經地位的高低,呈現出不相關或弱負相關的現象
(C)從被害調查統計的角度觀之,被害年齡以成年中期最高,年齡愈大被害機會愈低
(D)從三種犯罪測量方法觀之,鄉村的犯罪數量遠遠高於都市的犯罪數量
2(A,D).11 有關犯罪學古典學派代表人物 C. Beccaria(1764)對於刑罰之主張,下列何者有誤?
(A)人是自由意志的主體,凡達一定年齡者,除精神疾患之外,皆有從理性而行動的自由意志,對 於人世間的是非善惡知之甚詳,並有充分自由,藉以從善去惡,遵守道義而行
(B)假如有人捨刑罰不顧,作奸犯科,即屬違背理性、反乎道義,具有可責性
(C)國家置有刑罰,對於悖理亂常之罪行,應該明確條列並予以制裁,落實「刑罰法定化」的主張
(D)刑罰的執行場所在監獄,監獄應該設計為圓形監獄(Panopticon),期以最少人力發揮最大的 戒護力
3(D).13 「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是犯罪學理論最大的學派之一,有關緊張理論及其支派理論的描
述,下列何者正確:
(A)緊張理論始創於美國學者 R. Merton(1938),而該理論可以追溯到法國學者 E. Durkheim(1893, 1897)所提出的「亂迷理論」(Anomie Theory),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強調目標亂迷, 後者強調手段亂迷
(B) R. Merton(1938)的緊張理論,認為 1930 年代美國的犯罪急速增加,是因為舊社會秩序的崩 潰,但新社會秩序尚未建立的情況下,人類慾望與需求沒有得到妥適的規範,因而導致犯罪數 量的增加
(C) R. Agnew(1992)提出的「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也是信奉 R.Merton 的緊張理論。他堅持以巨觀的角度(macro perspective)探究促使一個人產生焦慮緊張的「負面 情緒狀態」(negative emotion status),並提出三種緊張型態,最後導致犯罪
(D) S. Messner & R. Rosenfeld(1994)提出「機構性亂迷理論」(Institutional Anomie Theory), 企圖延伸 R. Merton 的緊張理論,認為今日美國犯罪率高居不下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社會過於 強調物質主義(materialism)與經濟成功(economic success)的結果
4(B).15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31 條之 1 規定,為防制毒品危害,特定營業場所應執行諸多防制措施,
其中包含發現疑似施用或持有毒品之人,通報警察機關處理。根據環境犯罪學犯罪三角理論 (Crime Triangle Theory),此一規定是外環三角那一個要素的控制手段?
(A)監控者(guardian)
(B)管理者(managers)
(C)操控者(handlers)
(D)被害者(victims)
5(D).19 近年民意對於觸犯性侵與酒駕等特殊類型犯罪訴求嚴厲刑罰以對抗之。請問下列刑事政策策略和
處遇,何者非屬於犯罪預防之特別嚇阻?
(A)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Incapacitation)
(B)三振法案(Three Strikes Law)
(C)強制判決刑期(Mandatory Sentences)
(D)零容忍警政(Zero-Tolerance Policing)
今日錯題測驗-刑法及犯罪學-阿摩線上測驗
小肉豆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