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100
(23 秒)
模式:近期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30. 有關波克維茲(Thomas S. Popkewitz)提出社會認識論(或稱社會知識論)(social epistemology)的方法,下列何者 為非?
(A)將學校課程與教學的活動稱教學煉金術(alchemy)
(B)主張必須以編年史觀點檢視課程知識
(C)源自傅柯(Michel Foucault)的後結構主義觀點
(D)主張課程知識會由社會特定脈絡所建構


2(A).

※第 97-100 為題組。請在閱讀下文後,回答 97-100 題。
 新北國中的跨領域社群,在發展「校園密碼」課程時,出現以下的對話: 
余老師:上星期我找到我們學校前些年所設計的學習步道及學習護照,內容非常豐富,而且裏面也提到相對應的 學校課程願景及課程目標。其中有不少可以作為校園密碼或尋寶的項目,包括:校史室、詩詞步道、數 學步道、校園生態、....。有些項目可以整合使用。這週下課時,我注意到有些學生看著數學步道上的圖 形和說明,好像還蠻感興趣的。我們領域的老師也認為,步道有不少內容很適合我們學區學生的程度, 而且過去老師所設計的學習單,也註明了搭配的各冊教科書內容,學生可以依概念由易而難進行學習。 
方老師:是喔,勾起了我的回憶。當年我曾參與生態池的規畫,也和蔡老師一起設計幾道學習步道的題目。我們 和其他老師曾經在課程發展委員會裡簡報設計的內容,課發會很快就接受教務主任的建議,採納為校本 課程。家長代表還稱讚了好一陣子。可惜,才實施一年半,學校就不再推動了。我後來導師班的幾位家 長,還好奇的問:為什麼不要再上那些課?希望學校能重新實施,好讓他們後面的小孩,也有機會學習 那些有意義的活動。 
蔡老師:那些學習活動,有不少相當符合我們現在一天到晚聽到的核心素養。我們社會領域的張老師,不但把他 過去參與設計的課程,用研習所學到的「學習重點」去對應和修改,更在他的課堂上使用。他說效果很 好,找我一起修改其他的課程。
 莊老師:看來大家不但懷舊,更能研究。我們今天可以達成一項共識:不要拘泥教科書的限制,在原有校本課程 的基礎上,發展新的課程方案。為了瞭解多年前所發展的基礎,會後我就去教務處,找出過去學生在學 習後所填的調查資料,以及我們領域和其他各個課程小組的檢討紀錄。下次會議前,我會把找到的原始 資料、我整理的實施成效及建議改善之處等,上傳到學校的平臺上,請大家先過目。雖然那些是多年前 的意見,不過,應該可以作為我們接下來重新設計課程時的參考。

【題組】97.余老師所說明的內容,屬於情境模式課程發展的哪一階段?
(A) 評估課程發展情境
(B) 訂定課程願景與目標
(C) 說明與詮釋課程方案
(D) 評估、回饋及重建課程


3(A).

97. 從道德動機的純粹性來看,下列何者對於「怎樣才是好老師?」的說明符合康德(I. Kant)主張?
(A)好老師要能以自律為標準來要求自己與學生
(B)好老師未必要把無私奉獻當成是絶對義務
(C)好老師能激發學生興趣並引導主動學習
(D)好老師要能與學生溝通討論訂定共同規範


4(C).

12. 就豪爾(Hall)、瓦勒司(Wallace)、及唐賽特(Dossett)等人所提出的「關注本位的採用模 式」,其主要關切課程發展與設計中的哪個面向的問題?
(A)課程目標。
(B)課程組織。
(C)課程實施。
(D)課程評鑑。


5(A).

8. 臺北市於112年12月發布《臺北市教育政策白皮書》,在提升中等及後中等教育的 推動策略中,其中一項為「完善國際化環境氛圍,打造接軌國際友善校園」。下列 何者不是推動此項策略的行動方案?
(A)建置全英語的國際化校園環境
(B)推展深耕國際教育輔導認證措施
(C)拓展多元國際課程模式與升學管道
(D)協助學校建立國際教育專責推動單位及窗口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近期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阿摩線上測驗

Ching-feng Hu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