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100
(1 分1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高中(學測,指考)◆歷史難度:(1311~131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一道詔書說:「自從我朝統一天下後,遠近各國都來朝貢,只有這個東方的小國,不但不來行朝覲之禮,還誘納亡叛,騷擾我遼西邊境。」這道引發大規模戰爭,因而導致王朝滅亡的詔書,最可能出於何時?
(A) 隋煬帝征高麗
(B) 北宋征討契丹
(C) 元世祖征日本
(D) 明末征討女真


2(C).

一幅圖畫上描繪著人類求知過程的「知識山」,一路逐級而上,分別是語法、數學、邏輯、音樂、天文、幾何、修辭,在頂峰則是神學。這種概念最可能出現在:
(A)西元前2世紀的耶路撒冷
(B)西元3世紀的亞歷山卓
(C)西元13世紀的巴黎
(D)西元17世紀的阿姆斯特丹


3(A).

司馬談嘗論諸子百家,認為諸子百家學說雖然不同,但「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其所謂「一致」、「同歸」,所指為何?
(A)治國安邦方案  
(B)天人合一思想
(C)追求國富兵強  
(D)具大一統觀念


4(B).

表(二)是1500~1800年間四個地區的一項統計,這個統計的項目最可能是:

(A)紡織品生產總值

(B)白銀的貯存總量

(C)罌粟的產量統計

(D)穀類作物生產量


5(B).

12. 在中世紀歐洲,羅馬教廷與世俗政權的關係歷經變化,有合作也有衝突。當羅馬教宗的聲勢高 時,世俗君主常被迫向其屈服;但當世俗君主力量強大時,羅馬教宗甚至淪為君主的階下囚。 從十世紀末到十五世紀末,羅馬教宗相對於世俗君主,其權勢變化的趨勢,最符合下列哪個示 意圖?
(A)
(B)
(C)
(D)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選】 - 高中(學測,指考)◆歷史難度:(1311~1315)-阿摩線上測驗

廖國晃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