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
阿摩第 6 期
6712枚
 4 

【其它】冬至防寒防溼 6食材補元陽不冰冷

發表于: 2014/12/19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人類智庫】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日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自此之後,晝夜短長開始變化,夜消晝長,直到九九八十一天,轉入春天。冬至還被人們看作是冬季最重要的節日。
 
足部保暖
數九寒冬,外部環境的溫度過低會促使人體毛細血管緊縮,致使血液循環不暢,因此很多人在冬季會有手腳冰涼的感覺。由於人體多數時間處於直立行走或坐姿,這讓體內的大量血液集中於下肢,但足部因缺乏脂肪的保護,又特別容易受寒因此人們須在注意防寒、防濕的同時,適當加強足部保暖。
可選擇在睡覺前以熱水泡泡腳,同時以手指對腳底、腳背、腳趾加以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俗話說「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上老」,足部的保暖及護理在冬日裡非常重要。
對與臟腑相聯繫的足部反射區加以良性刺激,能在緩解足部疲勞的同時,也有益於身體健康。
冬至進補好時候
冬至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嚴寒天的開始,即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應注意防凍保暖也就是護陽。對於中老年人和兒童而言,許多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的宿疾最易在這一時期發作,為較好防範這一時期疾病和促進人體健康,中國醫學特別重視冬令進補。
作為傳統進補的開始,冬至日與天地陰陽氣交相合,此時人體內消耗相對較少,進補後可發揮出理想的藥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長的時間,最大限度地促進人體內陽氣的萌生。
傳統養生
傳統養生非常重視冬至這一時期的陽氣初生,認為陽氣初生時,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也只有人體內的陽氣充足,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中醫認為「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抓住時令節氣的關鍵時刻,對人體疾病變化的影響很大,這也是養生的重要原則之一。
《內經》中用陰陽屬性的原理詮釋了人發熱和發冷的原理。陽屬熱,陰屬寒,如果陽氣太盛,人就會發熱,如果紋理閉塞,人有汗而不能出就會煩悶;相反,如果人體內陰氣太盛,就會惡寒、發冷。身體發熱,喘息氣粗而汗不能出。牙齒乾燥,煩悶。身冷而汗出,身體顫慄惡寒,手足冰冷。
【養生時令食物推薦】
補身食材1/羊肉
性味:性溫,味甘。
歸經:歸脾、腎經。
功用:可燉煮;烤、煎涮等,主治脾腎陽虛諸症。
補身食材2/蘿蔔
性味:性涼,味辛、甘。
歸經:歸肺、胃經。
功用:可生食、榨汁、熬湯,主治肺熱痰稠、消渴;食積不消、小便不利。
補身食材3/蘑菇
性味:性平,味甘。
歸經:歸肝、胃經。
功用:可炒食、蒸、燒、做湯;主治消化不良、高血壓。
補身食材4/菠菜
性味:性涼,味甘。
歸經:歸大腸、胃、肝經。
功用:可炒食、涼拌;主治腸燥便秘、消渴、頭昏目眩。
補身食材5/花生
性味:性平,味甘。
歸經:歸脾、肺經。
功用:可生食、煮食、炒食等;主治脾虛少食、肺燥咳嗽、產後乳汁少。
補身食材6/山藥
性味:性平,味甘。
歸經:歸肺、脾、腎經。
功用:可蒸食、煎湯、熬粥;主治脾虛洩瀉、虛勞咳嗽、消渴。
本文出自人類智庫《24節氣健康養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