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國三上
阿摩第 6 期
41891枚
 1 

【新聞】大一中兩府:解讀施明德兩岸五原則

發表于: 2014/06/07


《大一中兩府/三之一》
施明德昨日領銜發布《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會場中,台上是七名跨藍綠的發起人,台下坐著幾十位跨藍綠的賓客。這是台灣首次跨藍綠人士在同一屋簷下,見證一場由民間發起的兩岸政策發布會。
 

眾所共見,此時兩岸藍綠紅三個政黨的兩岸政策皆已出現瓶頸。北京的「一國兩制」,馬政府的「一中各表」,及綠營的「一邊一國」都發生撞牆現象;究其原委,是這三個政黨因政治現實或意識形態而自我捆綁或相互捆綁,使得兩岸的解決方案始終陷於政治權謀的糾纏之中,而不能反映文明的真諦與人民的利益。
施明德稱,他的這個舉動是「破題式的引領」,其特徵有二:一、民間發動,跨越藍綠、超越藍綠;二、在藍綠紅政黨之外,提出了一個兩岸政策的新架構: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
若歸納及演繹其《五原則》,可以得到基本論述如下:在大一中架構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連結;兩岸交戰政府轉為分治政府。這可稱為「大一中兩府」,亦可簡稱為「一中兩府」。
兩岸關係有兩個基本元素。一、連結點:例如,「一個中國」即是有關連結點的議題。二、主體性:即是關於兩岸分治現實的議題。兩岸關係的解決方案,必須處理「連結點」,也必須處理「主體性」。在二者間若倚重倚輕,即無可能成為平衡的方案。
大一中兩府,「大一中」是在處理「連結點」,「兩府」是要處理「主體性」。準此,關於「一中兩府」的基本論述,可作兩點闡發:
一、是將「一中架構」引申為「大一中架構」。「大一中架構」不是「一中架構」的斷裂或否定,而是「一中架構」的延續、引申及放大。在「一中架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是「主權互不承認」的排他關係;但「大一中架構」是一個「上位概念」,在其下並立並存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主權互不承認」,而可謂是「主權相互含蘊並共同合成」的關係。因此,「大一中架構」是一個連結點與主體性兼具的架構。
二、是將兩岸交戰政府轉為和平分治政府。亦即將一九四九年代發生內戰的兩個交戰政府,轉變為二十一世紀的兩個分治政府。「分治政府」亦是一個連結點與主體性兼具的架構。
中華民國的主體性在「大一中架構」中受到尊重,中華民國與「大一中架構」的連結點始能保全。因此,在「大一中架構」中,中華民國的主體性與連結點其實是一體兩面。這個兼具主體性與連結點的兩岸關係,也可稱作「新型兩岸關係」。
建構新型的兩岸關係,台灣內部必須在藍綠統獨的捆綁中求超越,兩岸之間也必須自國共內戰思維的糾纏中求昇華。將兩岸交戰政府轉為兩岸分治政府即是求超越,將「一中架構」引申為「大一中架構」即是求昇華。因為,今日兩岸關係早已不能再是有我無你的內戰格局,兩岸關係的解決更必須要能為人類文明創造典範。對外,不能在國際上再增一場弱肉強食的災難;對內,不能在中華民族又添一筆萁豆相煎的悲劇。「大一中兩府」不再是你我相噬相食,而為「不是你吃掉我,也不是我吃掉你」的關係,這當然是在倡議一種「新型的兩岸關係」。
其實,近幾年來,「大一中架構下的兩岸分治政府」已是真實存在的事實,亦是藍綠紅三黨兩岸思維的最大交集地帶。但是,北京因自估占了優勢而「不肯說」,馬政府因顧慮北京猜忌及綠營反彈而「不敢說」,綠營則自縛在一邊一國而「不能說」。現在,施明德等人所提「大一中架構/分治政府」,既反映了現實,又創新了論述,其實不啻即是說出了藍綠紅三黨「不肯說」、「不敢說」或「不能說」的話,因而三方自應因勢利導、借力使力,朝往這個「破題式的引領」的方向,共同致力於建造一個兩岸政策新架構。
倘能如此,在新型的兩岸關係中,「大一中兩府」即是藍綠紅共同跳脫僵局的「下台階」,也是藍綠紅共同開創未來的「青雲路」,更是兩岸關係軟著陸的最佳平台。

【2014/05/28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