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大一下
阿摩第 2 期
6664枚
 1 

【新聞】校長的小革命:從9年一貫看12年國教

發表于: 2013/04/03


對高中職、國中、國小3百萬學生與20萬老師來說,12年國教,這是一起參與的大實驗。
因此,12年國教明年上路前,應先檢討9年一貫課程。教育改革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前信誓旦旦的9年一貫合科教學,推動大有問題,教學現場的老師是否有足夠能力教,必須打問號!
9年一貫歷史背景和實施現狀
早期填鴨式教學法令許多父母及學者詬病,均不願讓自己的下一代接受同樣的教學方式。「9年一貫課程」和「多元入學方案」原本以為可以把學生拉出升學至上、以及標準答案的夢魘。
9年一貫課程教學國小自90學年度、國中自91學年度實施至今,其中最主要的教學精神就是課程統整合科教學。9年一貫提出7大領域包括語文、數學、自然、社會、健體、綜合與藝術與人文。
科別內容部分:語文為國文+英文;數學為單科;自然為理化+地科+生物+生活與科技(電腦及資訊實施第二年即併為六大議題中);社會為歷史+地理+公民;健體為健康教育+體育;綜合為輔導+童軍+家政;藝術與人文為視覺+聽覺+表演。
▲全國教師會2010年5月17日發表「教科書選用制度與學習壓力問卷調查結果」,全教會理事長劉欽旭(右)說明,問卷結果一綱一本教科書選用制度,師生壓力未減。
然而,各縣市國教輔導團目前實施的分組方式,仍然採用領域式的方式訪視各校,由領域召集校長帶隊,到各校了解與示範合科教學的範例。
另外,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陳伯璋教授曾直指,9年一貫的重大議題「淪為意識形態和政治角力運作」,從最初的6項議題增到38項。「9年一貫給孩子背不動的書包」,誰會有信心下一波教育改革絕對沒問題呢?
教科書選用有玄機
9年一貫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概念在於知識的統整,尤其教科書的多元開放,早期民國90年以前,在單一課程標準架構下,以科為單位由國立編譯館編定教科書,9年一貫課程實施後,由民間書商編印經由教育部的審查機構審查通過後,由各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所組成的各領域小組會議選書,決定版本後使用。
這是目前全國皆然的標準作業流程,只是在決定教科書的過程中,各校領域教師選書的考量因素很多,包括該領域教師的專長、學生程度、書商服務、印刷與編排、內容等等。
在實施9年一貫課程初期2到3年,各家教科書百花齊放,家數特別多而且編排方式幾乎以統整式方式編排,這也是9年一貫最希望課程改革的精神,但經過短短初期不到2到3年之間,許多書商紛紛倒閉,因為不被選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統整得太厲害」,此類教科書最符合9年一貫精神,最後卻落得被遺棄,為何?
書商與教師天天服務得知最大的原因是,統整得越厲害的教科書,老師不會教當然不會被選中,所以逼得書商改變策略,各領域教科書尚稱七大領域,只是在單一領域中會將各科改為○○篇,如自然領域理化篇、地科篇、生物篇、生活科技篇,以章節的方式重新排列組合,這樣的教科書教師最愛,市面上如江湖術語般「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實際情形表面上是領域印書,內容其實是以科別分開編印單元的。
師培體系跟不上教改腳步
姑且不談9年一貫還有其他次要的主軸,如七大議題的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的設計、自編教材的設計、多元評量等等。領域教學之所以會失敗,肇因於教師的專長訓練才是最大主因,至今為止各大學師資培育機構仍然以科別訓練教師專長,無形中埋下學科不易整合的問題伏筆。
各大學奉教育部核准開設教育學程招募學生均以「教育科目」訓練為主,其原來所唸的主修科目仍然是「科」而不是「領域」,以社會領域為例,地理、歷史、公民(公領)三系,甄選上教育學程的學生,在其原來所主修的系,並沒有任何機制或設計或要求必須跨系、跨科學習,修習過教育學程的地理系畢業生執教鞭,並不會教歷史或公民。
同樣歷史系畢業者也不會教地理或公民,公領系畢業者不會教地理或歷史,這就是為甚麼9年一貫課程合科教學會失敗的最主要因素。
課程合科教學難題仍待整合
師資的專長訓練決定課程教學良窳,教育部及縣市教育主管機關曾大力要求各領域教師,5年內必須有90小時的9年一貫課程研習時數,在民國90至93年左右,全國教師幾乎為了這樣的規定到處參加研習,當然也造成很多的反彈,因為上班時間參加研習「課務要自理」,假日研習雖可以補假,但是補假日課務仍然要自理,於是教師會團體抗議,教師研習時數規定教育部或教育主管機關才鬆下不敢要求。
然而即便是參加過9年一貫課程教學的教師,認知概念其實早已齊備,但在教學現場,仍沒有辦法跨科教學,不是老師不願意或不認真,確實是因為合科教學的內容牽涉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教起學生來是非常心虛的。
12年國教103年即將正式上路,為讓第一線老師做好萬全準備,教育部將今年訂為「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然而,不論是9年一貫推動90小時/5年的研習時數要求,或是教育部最新製作的「12年國教中等學校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研習5堂課」,共計18小時,都絕對改變不了老師在大學裡四年的專長科別訓練,這是教育部在推動9年一貫、12年國教課程合科教學,始料未及或無法克服,仍有待整合的難題。
12年國教免學費應排富
至於每年2百億的免學費政策,個人認為應該排富,甚且雜費與代收代辦費根本沒有補助,公私立學校收費還是「差很大」,怎麼有可能達到公私立均質或優質化呢?怎麼有利於「就近就學」,大家還是要擠便宜優質的公立學校啊!
國家財政已經非常窘迫,散財式的討喜每一個人,真的就會讓12年國教順利上路而不顛簸嗎?可以持續幾年?比序條件原設計式精神為打破只以紙筆測驗為唯一的入學「不公義」,導引為教學正常化,然而目前看來超額比序仍存在著許多的不公平,仍淪為「有能力」家長容易取得高績分的現實狀況,即便是70%高比重的非紙筆測驗項目,其「鑑別度」非常之低,最後又回歸僅能分三級的30%會考決定關鍵,本質上還是以升學為導向,考試領導教學的模式不會改變。
再者高中端判讀不出比敘高低,最後只得「抽籤」,如此發展真的符合公平正義法則嗎?而各高中無不卯足勁申請「特色」以利招收課業表現佳的資優生,未來升大學絕對有幫助,除非未來台大也是用抽籤的,否則只要大學端入學方式還是以「考試」成績為選才主軸,高中端一定不會改變思維,高中端不改變,國中端難做困獸之鬥。
許12年國教一個未來
教改十多年來,五育依然失衡、課外補習及藝能科被借課的情況,依然很嚴重,解決之道12年國教應多著墨於分流教育向下、以及技職教育三合一的發展。
技職體系長期被忽略,政府反而應給技職校院更多補助,讓台科、北科大等校和台、清、交平起平坐,整體素質、聲望提升了,對學科較沒興趣的孩子願意讀高職、科大,有助降低升學競爭。
國中端應廣設技藝班,高中職端尤其公立學要能夠銜接,科技大學也能夠配合,除應擴大免試入學、採計多元表現,還要提升技職校院整體水準,鼓勵更多學生適性讀技職,如此透過特教性向測驗實施適度分流,導以技職教育的發展,12年國教才會橋歸橋路歸路,學術與技職導向各有一片天發展。
如果唸高職比讀高中有更多空間甚至發展,國中生何必要參加校外學科補習,校內教學才會多元學習與教學正常化。教育是百年之大計,國家人才培養與國民素質提升最大的神聖工作,制定政策的方向應該要抓準,配套措施要完善,回歸真正的「因材施教」本質,分流教育向下,技職教育提昇,教育改革工程才能實質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