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研一上
阿摩第 12 期
6106枚
 0 

【分享】行政學的歷史-傳統行政管理-傳統理論時期

發表于: 2024/02/20


行政學的歷史,主要透過行政學中「行政、政治二分」(政務官、事務官分離)與「行政、政治合一」(政務官、事務官結合)兩大觀點的論辯,藉由歷史的脈絡,研究行政學在各時期中的重要觀點。
由於「行政、政治二分」這段歷史較長,再將它區分為「傳統的行政管理」與「當代的公共管理」分別探討之;而「行政、政治合一」的觀點,是後人群關係學派的概念延伸出新公共行政的理念。
行政學的歷史該篇,分別為:
1.傳統行政管理:傳統理論時期
2.傳統行政管理:修正理論時期
3.傳統行政管理:整合理論時期
4.新公共行政、黑堡宣言、民主行政
5.新公共管理
6.新公共服務
「傳統行政管理:傳統理論時期」是學習行政學歷史中的第一個階段,也是傳統行政管理三時期(傳統理論時期、修正理論時期、整合理論時論)中最早的分支。研讀「學派-學者」背誦,瞭解學者的生平及說了哪些重要的話即可
依年代分別為
(一)行政、政治二分學派:威爾遜(Wilson)與古德諾(Goodnow)
1. 威爾遜(Wilson):主張行憲比制憲重要,行政可適度移植外國制度,發表<行政研究>而提倡行政與政治分離,美國總統,是「行政學之父」。
2. 古德諾(Goodnow):主張政治是國家意志的展現,行政是國家意識的忠實執行
是「美國行政學之父」。
(二)科學管理學派:泰勒(Taylor)、甘特(Gantt)、吉爾布萊茲(Gilbreth)夫婦:
1.泰勒(Taylor):主張科學管理、論件計酬、動作時間研究(完成特定任務的最佳動作)、效率原則、著重基層執行力,在米德威鋼鐵廠擔任總工程師,是「科學管理之父」
2.甘特(Gantt):提出控制工作流程進度的甘特圖。
3.吉爾布萊茲夫婦:「動作時間研究之父」與「管理學第一夫人」。
(二)行政管理學派;費堯(Fayol)與古立克(Gulick):
1.費堯(Fayol):主張管理五大功能POCCC
(1)計畫(planning)
(2)組織(Organizing)
(3)指揮(Commanding)
(4)協調(Coordinating)
(5)控制(Controlling)
(6)十四項管理原則
著重中高層管理,在科費德公司擔任總經理,費堯是「現代管理理論之父」。
註:泰勒(Taylor)經常與費堯(Fayol)比較。
2.古立克(Gulick)與尤偉克(Urwick)合著《行政科學論文集》,主張POSDCORB
(1)計畫(planning)
(2)組織(Organizing)
(3)用人(Staffing)
(4)指揮(Directing)
(5)協調(Coordinating)
(6)報告(Reporting)
(7)預算(Budgeting)
組織分化的4P原則:
(1)依目的(Purpose)
(2)依過程(Process)
(3)依服務對象(Persons)
(4)依地點(Place)
註:古立克(Guilck)的POSDCORB觀點終在1983年後被加爾森與歐波曼的PAFHRIER取代,
(1)PA(Policy Analysis):政策分析
(2)F(Financial Management):財務管理
(3)H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資源管理
(4)I(Information Management):資訊管理
(5)ER(External Relation):對外關係
其中「用人」(staffing)與「預算」(Budgeting)的名詞演進和新增「資訊管理:I(Information Management)與「對外關係:ER(External Relation)」的概念,
應特別在【新公共管理】中留意。
(四)官僚型模學派:韋伯(Weber):德國社會學者,觀察普魯士(德國前身)的崛起而歸納出:
1.權力的演進:
(1)傳統權威(權威來自傳統價值)
(2)超人權威(權威來自個人魅力)
(3)合理合法權威(權威來自法定職權)
2.理想型官僚型模特徵:
(1)依法行政(目標錯置)
(2)層級節制(溝通阻塞)
(3)專業分工(訓練有素的無能及本位主義
(4)非人情化(缺乏實質理性,陷入鐵的牢籠)
(5)永業保障(缺乏積極進取)
(6)地位年資(缺乏績效考評)
註:行政學者認為官僚型模可能產生的負功能詳見括號
3.比瑟姆(Beatham)認為韋伯主張理性化,連結經濟上的資本主義萌芽和政治上法理型支配確立的幕後推行者,而將其形容為「資產階級的旗手」。
(五)動態管理學派:傅麗德(Follett):傳統時期首位著重到人員的心理層面學者,他的主張:
1.額外價值論(團體中的情感)
2.協調原則(直接、早期、互惠、連續)
3.衝突可透過「整合」解決
4.主管擁有「最後權威」
5.情勢法則(命令及權威去除人的因素)
6.職能合作(上下一心)
傳統理論較為重視制度,所以主張原則與「藉制度化達成效率」相關,包含工作的系統化、計畫化、協調化、標準化與效率化。而主要的缺失則為避談外環境(修正理論亦然),僅重視制度而忽略人性(對人性的假設較為消極)及許多原理原則僅為管理者的想像,缺乏實際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