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上
阿摩第 12 期
2591枚
 0 

【分享】行政學的歷史DAY1,傳統行政管理-傳統理論時期

發表于: 2023/11/16


行政學之歷史

透過行政學中「行政、政治二分」(政務官、事務官分離)
與「行政、政治合一」(政務官、事務官結合)兩大觀點的論辯,
藉由歷史脈絡,研究行政學各時期中重要觀點。

「行政、政治二分」(政務官、事務官分離)區分為「傳統的行政管理」與「當代的公共管理」
「行政、政治合一」(政務官、事務官結合)則是後人群關係學派概念延伸新公共行政之理念

1、傳統行政管理:傳統理論時期
2、傳統行政管理:修正理論時期
3、傳統行政管理:整合理論時期
4、新公共行政、黑堡宣言、民主行政
5、新公共管理
6、新公共服務


(傳統行政管理-傳統理論時期)

傳統行政管理三個時期:

1、傳統行政管理:傳統理論時期
2、傳統行政管理:修正理論時期
3、傳統行政管理:整合理論時期

學派-學者

(一)行政、政治二分學派:威爾遜(W.Wilson)與古德諾(F.Goodnow)

1.美國總統威爾遜主張行憲比制憲重要,行政可適度移植外國制度,
發表<行政研究>提倡行政與政治分離,稱為「行政學之父」
2.學者古德諾主張政治是國家意志的展現、行政是國家意識的忠實執行,稱為美國行政學之父。

(二)科學管理學派:泰勒(F.Taylor)、甘特(H、Gantt)、吉爾布萊茲(Gilbreth)夫婦:

1、學者泰勒主張科學管理、論件計酬、動作時間研究(完成特定任務的最佳動作),追求效率原則,
著重基層執行力,在米德威鋼鐵廠擔任總工程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2、學者甘特提出控制工作流程進度之甘特圖

3、學者吉爾布萊茲夫婦:稱為「動作時間研究之父」與「管理學第一夫人」。

(三)行政管理學派:費堯(H.Fayol)與古立克(L.Gulick):

1.費堯主張管理五大功能POCCC

①Planning計畫
②Organizing組織
③Commanding指揮
④Coordinating協調
⑤Controlling控制

十四項管理原則,著重中高層,在科費德公司擔任總經理,稱為現代管理理論之父。

註:泰勒與費堯比較

2.古立克與尤偉克(L.Urwick)合著《行政科學論文集》,主張POSDCORB
①Planning計畫
②Organizing組織
③Staffing用人
④Directing指揮
⑤Coordinating協調
⑥Reporting報告
⑦Budgeting預算

組織分化之4P原則
①依目的(Purpose)
②依過程(Process)
③依服務對象(Persons)
④依地點(Place)

註:古立克的POSDCORB觀點在1983年後被加爾斯與歐波曼的PAFHRIER取代
用人與預算名詞演進和「資訊管理」: I 與 對外關係 ER概念連結新公共管理

官僚型模學派-韋伯(M.Weber),德國社會學者,觀察普魯士(德國前身)的崛起,歸納出
1、權力之演進:
傳統權威(權威來自傳統價值)
超人權威(權威來自個人魅力)
合理合法權威(權威來自法定職權)

2、理想型官僚型模特徵(特色)及產生(負功能):
依法行政(目標錯置)
層級解制(溝通阻塞)
專業分工(訓練有素的無能及本位主義)
非人情化(缺乏實質理性,陷入鐵的牢籠)
永業保障(缺乏積極進取)
地位年資(缺乏績效考評)

比瑟姆(D.Beatham)認為韋伯主張理性化
連結經濟上的資本主義興起和政治上法理型支配確立的幕後推行者,形容為「資產階級價值觀的旗手」

動態管理學派-傅麗德(M.Follett):

傳統時期首位著重人員心理層面學者
主張
1、額外價值論(團體中的情感)
2、協調原則(直接、早期、互惠、連續)
3、衝突透過「整合」解決
4、主管擁有「最後權威」
5、情勢法則(命令及權威去除人的因素)
6、職能合作(上下級一心)


傳統理論較為重視制度
主張原則與藉制度化達成效率相關,
包含工作的系統化、計畫化、協調化、標準化、效率化
主要缺失:避談外環境(修正理論亦然),僅重視制度而忽略人性(對人性的假設較為消極)
許多原理原則僅為管理者的想像,缺乏實際驗證。

資料來源: 行政學圖破講義120分鐘、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