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且擁有VIP』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育測驗與評量(統計)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46.阿仁對教育研究非常熱衷,也很希望從研究過程找出 對教學更有幫助的方法。有一天他對自己任課班級的 七年級學生阿良、阿花、阿草、阿文與阿柚說:「你 們五位是屬於大器晚成型的學生」,至於班上其他孩 子,阿仁並沒有說什麼。二年後,阿仁對這個班的學 生再次進行智力測驗,結果發現這五位學生的智力平 均增幅(即九年級與七年級的差異),較之班上其他孩 子明顯增加。試問這個實驗符合下列何種描述?
(A)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effect)
(B)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C)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D)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最佳解!
哪吒 高二下 (2014/07/25)
「比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 ) 是近代教學研究的重要發現,管理人若能適當地應用「比馬龍效應」,大有機會能有效地啟發下屬的上進心。「比馬龍效應」意思是指假若老師認定某些學生為「資優學生」,即使他們其實並非真正的資優,但是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最終亦會自自然然地成為資優學生。「比馬龍效應」實驗在1966年於美國推行的一個有關教育心理的「比馬龍效應」實驗中,研究人員在一批小學生當中,先測試他們個別的智商,再隨機抽出20%為實驗組,然後對教師聲稱這批實驗組學生是「資優兒童」。大約一年後,研究人員再為這些實驗組學生測試智商,發現平均增長率明顯高於其他學生。自信加自尊刺激學習動機為甚麼本來僅是平均資質的學生...
查看完整內容
2F
哪吒 高二下 (2014/07/25)

霍桑研究是一群學者在1924~1932年在西方電器公司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廠所做的幾項長期研究,這個研究是由梅堯(1880~1949)和他的研究成員羅斯理斯伯、懷海德

第一次:照明研究(1924~1927)當部屬知道自己被注意時,表現較佳

第二次:第一次研究的延續(1927~1933)五名女工單獨被隔離,但為了避免反彈,因此改變主管對他們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說他們沒有特別的監督與管理,他們擁有一定程度的彈性;主管階層對其特別關懷,在薪水、工時和午餐方面,享有其他員工沒有的特別照顧,這個實驗有一個重大的發現——「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The Hawthorne Effect):

參與員工之所以會增加生產的原因,不盡然是因為他們獲得一些在薪資、工時和午餐方面的享...


查看完整內容
3F
何為欣 高二下 (2016/05/14)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論及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會誘使人們仿傚,甚至變本加厲。

以一幢有少許破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又或想像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如果無人清理,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為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因此破窗理論強調著力打擊輕微罪行有助減少更嚴重罪案,應該以零容忍的態度面對罪案。

轉自維基百科

4F
周妤苹 大一上 (2019/05/31)

(A)破窗效應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人去修,隔不久其他窗戶也會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一旦出現一包垃圾,不久後就會被丟滿垃圾


(B)霍桑效應

 當被觀察者(實驗組)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


(C)蝴蝶效應

 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


(D)比馬龍效應

 又稱自我應驗預言、期待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造成學生自覺低等或優秀的感覺(預言),久了就實踐其預言 → 期望什麼,就得到什麼

46.阿仁對教育研究非常熱衷,也很希望從研究過程找出 對教學更有幫助的方法。有一..-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