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教檢)◆國民小學◆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兒童發展與輔導)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3.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尋找問題答案時,如果可以忽略誤導的 表象並且注意一個以上相關的面向,代表此兒童已具備下列何種現象的能力?
(A)可逆性
(B)泛靈論
(C)因果關係
(D)去集中化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非常簡單
最佳解!
108正取國小雲林英語教師 國三下 (2019/03/11)
發展階段年齡說明特徵 感覺動作期Sens...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13F
Wendy(應屆上岸) 國三下 (2021/07/12)

(A)可逆性:具體運思期。思考時兼顧順向與逆向(能夠從正面去想,也能從反面想回來)
(B)泛靈論:前運思期。又稱"萬物有靈論",認為凡事天地間萬物都是有生命與有意識的(例如看到蘋果從樹上掉到地上會說"蘋果會痛痛"),和自我中心思考有關。

(D)去集中化具體運思期。在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再只憑知覺所見片面事時去做判斷,而是能夠忽略誤導的表象、兼顧內隱實質,能在同一時間處理、注意一個以上相關的面向

14F
Chinotori Kur 小一下 (2021/07/13)

因果關係

依據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的理論,因果關係是感覺動作期(sensory-motor period)兒童發展出來的一個重要認知能力。皮亞傑把感覺動作期分成六個階段,而

感覺動作期的一項重要特徵是:兒童從無意向的行為(不了解因果的行為),進展至具有有意向行為的形式。   

在感覺動作期第二階段的嬰兒,尚缺乏有意向行為的明確證據;其行為是隨意的,且受到刺激才引發的,其所表現的行為不是為了達成目標或獲致物體而發;

至第三階段,兒童開始試著重複不平凡的有趣事件,似乎開始能表現有意向的行為。但是該階段的目標,是在行為開始之「後」才確定,不符合意向性的要件。所謂意向性係指應在「發動」某行為之前,就胸有成竹才算,只是選擇用以達成目標的手段,而這種特徵,須至第四階段才能呈現。   

第四階段的嬰兒為了達成目標(果),能進確運用、結合以前習得的各種行為(因)。至此,嬰兒開始展現其有意向的因果行為。

from 教育大辭書

15F
一隻小小啾 高三上 (2024/04/23)
(B)泛靈論:ㄧ種信仰,認為所有物體、地點和生物都具有獨特的精神本質

13.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尋找問題答案時,如果可..-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