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教師檢定(教檢)◆教育理念與實務(舊名:教育原理與制度)(幼兒園、特殊教育、國民小學、中等學校)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22. 主張以意志自律做為道德教育最終目的的學者是誰?
(A)杜威(J. Dewey)
(B)洛克(J. Locke)
(C)康德(I. Kant)
(D)盧梭(J. J. Rousseau)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簡單
最佳解!
Kai 大三下 (2020/02/17)
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的內涵 康德很重視道德教育, 在其所著的〈教育學〉一書中實踐教育部分就是屬於道德教育, 他以為這種教育是教人如何作人, 即人格教育, 其目的在於教導人使其知道如何立己, 如何在社會上為人處事, 發展自己的個性。實踐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以“格準”的自律法則來達成品格的陶冶。 對於品格的陶冶, 康德認為在學藝和技巧的學習方面, 必須虛心、誠實。其次, 謹慎的態度也與養成道德品格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他主張要訓練兒童遵守規則, 遵守規律就能懂得自制, 克制慾望, 服從理性, 培養良好品格。康德也認為服從可以培養品格, 自動的服從更為重要。康德還以為立志對養成品格是相當重要的, 立志貴乎有恆, 若無恆心終至一事無成。此外, 康德也以為建立道德品格的基礎, 須以良好品行者作為模範, 藉以培養兒童的義務心。 談到康德對獎懲的看法, 由於他認為道德良心是自律的, 不是他律的, 所以他不贊成學校的訓導工作採取獎懲的辦法,.....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2F
一位老師 高三下 (2020/05/22)

主內派:道德自內而生,藉實踐理性(規律、服從義務)認知-康德、孟子

22. 主張以意志自律做為道德教育最終目的的學者是誰?(A)杜威(J. Dewe..-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