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的思想要旨:
倪勒爾在《存在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提出存在主義的共同特徵,作為存在主義充稱為一種哲學的主要理由。
(一) 危機的哲學:
危機的哲學意謂著拯救世界的哲學,存在主義者有個共同抱負, 欲以非理性的存在哲學解除傳統哲學走到盲腸末路的危機;是以,存在哲學是為一種危機哲學,而期望使人過一種較有「人味兒」的生活。「人味兒」的生活是要自己能覺察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掌握自己未來的方向。
(二) 在憂慮中產生價值:
存在主義者指出憂慮和恐懼是不同的,恐懼讓人沉淪,而憂慮卻讓人覺醒,換...
存在主義者指出憂慮和恐懼是不同的,恐懼讓人沉淪,而憂慮卻讓人覺醒,換句話說,憂慮將人從虛假的生活中喚醒,將人投入陌生的境地,讓人重新思考面對的一切,並妥為準備面對未來,所以憂慮是真實存在的開始。
(三) 存在是探討的對象:
存在(existence)與本質(essence)二者合為存有(being),為存有的兩個主要概念或成分,但是站在存在主義的立場,存在比本質重要,因為存在更為原初、更為根本。因此,人的存在決定他的本質,而非本質決定他的存在。
(四) 死亡的意義:
存在主義者大多是戰爭下流亡的學者,面對不斷變易的環境,體驗出此刻的存在只是暫時性的,是流轉不停的,不具有永恆的,所以要把握此時此刻。尤其強調在面對死亡時,才能體驗出存在的價值,猶如當車燈壞掉時,才能讓人知道它存在的價值。
(五) 主觀的真理:
存在主義所強調,在於人是純粹的主觀性。知識是個人活生生的生活內容,發自於個體的內在,發自於個體的內在。存在主義者強調的是尊重個人的真理,也就是讓個人成為他自己的真理,這種真理對個人而言是一種主體的真理。
(六) 境遇:
人的本性必然使他和世界建立關連,使他和其他人們形成人際關係。存在主義强調單獨的個人,卻不一定要個人從人群中孤立起來。人們之間的交往關係是必要的,卻不是固定不變的人際關係。易言之,存在主義的人際關係不一要迎合習俗,而套上傳統的模式,允許在變遷中的世界上求新、求變。
(七) 主客觀的關係:
所有的存在主義者排斥主客體間之明顯的鴻溝。存在主義者把人當作因理解自己的有限性之主體,此一主體的存在方式,處於沉痛或憂懼的度情感狀態之下,融入理智與情感於一爐,打破主客之間的界限。人有血肉、有情感的存在主體,探討自己的問題的時候,是採用主觀而關懷的熱烈態度,而不是採用客觀而忘我的冷靜態度。
(八) 人能自由做抉擇:
人之價值的唯一根據就是「人的自由」,人具有絶對的自由可以決定自己目前的遭遇,可以掌握自己未來的命運。所以,人的本質由自己創造,也因此人的需求對自己的抉擇負責。
關鍵字,經驗
是經驗主義
244.存在主義的人性觀,何者為非?(A)個人有絕對的自由(B)個人有選擇的權利..-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