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解! | ||
7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11/03) 21 教育的語言
(一)通用定義: 1.約定型:是一種約定(stipulation),規定某詞語在特定的討論空間、討論形式中,以特定的方式理解。 2.敘述型:以既有的用法來解釋所定義的詞語。 3.計畫型:有指引實際行動的效果,而不只是在表達適當條件下足以促成實際行動的前提而已。 (二)教育口號:教育口號是鼓勵教育運動的主要觀念與態度的信念,可以說明並助長整體精神,對成員提出保證和鼓舞。 查看完整內容 |
8F 艾游 高一上 (2011/05/23) 41 其他補充: (1)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3/63-36.htm 謝富勒認為隱喻沒有一定的方式, 只是就論述的對象,指出一些重要的類似點,同時其表達方式常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而隱喻本身就是一個嚴謹理論的構成要素,不像口號只是社會運動的枝節片段, 或是某種理論的符號象徵而已。 由於隱喻對於理解教育理論與實 務,常扮演「畫龍點睛」的功效,所以是分析哲學家常探討的主題之一。分析哲學家針對教育的隱喻進行概念分析,將教育的隱喻分成四類,以下則分別介紹之。 (一)接生的隱喻: 意指教育即接生。教育的過程與產婆接生或助產無異。這是由內而外接生、引 出、發展,不是由外而內的注入及訓練。 (二)塑造的隱喻: 意... 查看完整內容 |
9F Wendy Liu 高三下 (2012/05/06) 25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 英國教育哲學家赫斯特(P.H.Hirst)認為求取知識的過程就是建構理性心靈的過程;理性心靈的完成必須透過個人求取周備的知識。博雅教育應涵蓋:自然科學、數學、有關人的科學、文學及藝術、哲學。當然他認為教育活動中也應該有專家的教育、體育教育、及品格的陶冶。 2. 赫斯特的主張 (1)教育是引導青年接觸或探討下列七樣富有價值的知識: 1.形式邏輯與數學 2.物質科學 3.瞭解自己及他人的心靈 4.道德判斷與意識 5.審美經驗 6.宗教觀念 7.哲學瞭解 (2)每一種特定的知識形式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檢驗的規準,例如自然科學需要藉助實驗和觀察的檢驗,數學賴公理、程式的演繹證明等。
他認為合理的課程包括三個要求: 查看完整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