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營養師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61. 下列族群何者最容易有生物素缺乏?
(A)青少年攝取低熱能飲食
(B)酗酒者干擾生物素吸收
(C) 嬰兒缺乏 biotinidase 而無法吸收生物素
(D)馬拉松跑者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50
 【站僕】摩檸Morning:請問這題怎麼解?
倒數 5天 ,已有 1 則答案
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國三上 (2021/06/22):
生物素酶缺乏症 (biotinidase deficiency) 是一種先天遺傳疾病,患者因體內生物素酶 (biotinidase) 之酵素活性缺損,使得身體無法有效利用生物素 (biotin,又稱維生素H),若未經正確診斷及適當治療,即可能出現相關病症。生物素酶酵素活性完全缺損所引發的症狀通常較嚴重,患者會出現癲癇、肌肉張力低下、呼吸困難、聽障、視障、運動失調、皮膚疹、落髮、念珠菌 (一種黴菌) 感染、發展遲緩等問題,經生物素治療後可預防或改善這些症狀,故患者需終身接受治療;生物素酶酵素活性部分缺損所引發的症狀較輕微,通常在患者生病、受到感染等身體面臨壓力事件時,可能誘發肌肉張力低下、皮膚疹、落髮等症狀。

發生率
大約每六萬個新生兒會有一個完全或部分生物素酶缺乏症患者;根據美國的研究,全世界帶因率約為1/120,但台灣未明。

病因學
目前已知與生物素酶缺乏症相關的基因為BTD基因,此基因位於人體第三號染色體短臂3p25.1位置,功能為製造生物素酶,讓身體可以利用維生素B群中的生物素。BTD基因的突變會造成生物素酶的酵素活性缺損,若活性低於正常的10%,診斷為完全生物素酶缺乏症 (profound biotinidase deficiency);若活性為正常的10~30%,診斷為部分生物素酶缺乏症 (partial biotinidase deficiency)。生物素酶可將食物中的生物素分解為游離 (free/ unbound) 狀態,游離生物素 (free biotin) 為體內多種羧化酶 (carboxylase) 進行脂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代謝時所需要的成分,包括Propionyl-CoA carboxylase (PCC); beta-methylcrotonyl-CoA carboxylase (MCC); Pyruvate carboxylase (PC); 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等。若缺少游離生物素,又未即時治療,潛在的毒性化合物會累積在體內多種細胞、組織中,而引發相關病症。由於生物素酶的缺損將影響數種羧化酶的作用,因此生物素酶缺乏症亦可視為多發性羧化酶缺乏症 (multiple carboxylase deficiency)。

遺傳模式
生物素酶缺乏症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較常見的遺傳模式為沒有病症的父母各帶一個副本的BTD基因突變,每一次懷孕,兒女有25%的機率遺傳到兩個副本的突變基因而發病;50%的機率和父母一樣為不會發病的帶因者;25%的機率不會遺傳到突變的BTD基因。若患者的突變點位已確認,有帶因或罹病風險之家人可進行相關檢測進一步診斷;家中有計畫生育者,亦可進行產前遺傳診斷來了解胎兒的罹病風險。

臨床特徵
生物素酶缺乏症若未經治療,症狀反覆發作及代謝異常會使病童出現癲癇、肌肉張力低下、運動失調等神經學問題,及發展遲緩、視障、聽障、皮膚科方面的問題;隨年紀增長或達青春期,常出現肢體無力、痙攣性癱瘓 (spastic paresis) 及視力衰退等症狀。視障、聽障及發展遲緩的問題通常為不可逆,一旦發生,即使接受生物素治療亦難以復原。若可於症狀出現前即被診斷 (例如藉由新生兒篩檢),且即時開始服用生物素治療,患者之成長與發展一般與常人無異。

完全生物素酶缺乏症 (活性低於正常的10%)
此症之臨床表現在不同患者間之差異大,未經診斷治療的患者會出現症狀。症狀之平均發生年齡約為三個半月齡 (小可至一週大即發病,大可至十歲才發病),有些病童只表現單一症狀,有些病童則可能出現多重神經及皮膚相關症狀;少數年幼時未顯現症狀的案例,亦可能在身體面臨壓力 (如長時間的感染) 時誘發病症。最常見的神經症狀為癲癇及肌肉張力低下,癲癇的發作通常為肌抽躍性 (myoclonic),但也可能出現僵直陣攣發作 (seizure) 或局部發作 (focal);有些病童則有嬰兒點頭型痙攣 (infantile spasm) 的問題,某些病症如漸進性痙攣癱瘓 (progressive spastic paresis) 及脊髓神經病變 (myelopathy) 可侵犯脊髓;年紀較大的病童常出現運動失調及發展遲緩問題。感覺神經性聽損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及視力問題 (如視神經萎縮) 也可能發生,大約76%未經治療的病童有感覺神經性聽損,聽損一旦發生通常無法復原,但經生物素治療後可抑止惡化。許多病童經腦部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檢查會發現中樞神經系統問題,可能可以藉生物素治療而獲得改善或復原。皮膚之症狀包含皮膚疹、落髮,及因免疫力不佳而反覆受病毒或真菌感染;呼吸道的問題則包括換氣過度、喉部喘鳴及呼吸中止。

部分生物素酶缺乏症(活性介於正常的10%-30%)
患者通常是在身體面臨壓力事件 (例如感染、腸胃炎) 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肌肉張力低下、皮膚疹、落髮等症狀,經生物素治療可緩解。

診斷方法
臨床上出現下列三種情況時,有罹患生物素酶缺乏症的可能,需進行確認診斷:(1) 新生兒篩檢結果呈陽性;(2) 新生兒的兄姊為患者;(3) 病童出現相關症狀。若進一步生化檢測結果顯示缺乏生物素酶活性,或經基因檢測確認BTD基因的兩個副本皆發生突變,可確認診斷。

臨床診斷
若患者有癲癇、肌肉張力低下、呼吸障礙 (包括過度換氣、喉部喘鳴、呼吸中止等問題)、發展遲緩、聽力受損、視力受損 (如視神經萎縮) 等症狀,有可能罹患生物素酶缺乏症或其它先天代謝疾病;若合併濕疹性皮膚疹 (eczematous skin rash)、落髮、結膜炎、念珠菌感染及運動失調等問題,則需高度懷疑為生物素酶缺乏症。年紀較大的病童或青少年,可能出現四肢無力、麻痺、視點暗點等症狀。患者通常也會有代謝性酮酸中毒、有機酸尿症及輕微高血氨症等臨床表現,但即使沒有這些症狀,仍不能排除罹患此症的可能。部分生物素酶缺乏症患者也可能出現症狀,但症狀較輕微,且通常是在生病、受到感染等身體面臨壓力事件時才發病。有相關症狀者須接受酵素活性檢測或基因檢測來確認診斷。

診斷評估項目如下:
1. 詢問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曾有癲癇、平衡障礙、餵食困難、呼吸障礙、落髮、感染、皮膚疹及結膜炎等症狀。
2. 身體檢查:包括肌肉張力、眼科檢查 (如視神經萎縮、結膜炎)、濕疹、落髮、呼吸道問題 (如喘鳴、口瘡或念珠菌感染) 等項目之評估。評估是否有感覺神經性聽損及神經運動功能受損 (psychomotor deficits)。
3. 相關生化檢測:包括代謝性酮酸中毒、高血氨症及有機酸尿症等。
檢測是否有細胞免疫方面的異常。
生物素酶酵素活性定量分析。
BHD基因分析。

BTD基因檢測
酵素活性檢測結果有疑慮時,可進行BTD基因檢測進一步確認。利用特定突變點位分析技術 (targeted mutation analysis)分析p.Cys33PhefsTer36, p.Gln456His, p.Arg538Cys, p.Asp444His, p.[Ala171Thr;Asp444His]這五個點位之突變偵測率約60%;利用全基因序列分析技術 (whole gene sequence analysis) 之突變偵測率約99%。在美國白人部分生物素酶缺乏症患者常見之基因型為一個副本的p.Asp444His (p.D444H)突變,合併另一個副本的完全生物素酶缺乏症突變。

產前診斷
若有家族史,可於懷孕16~18週時透過羊膜穿刺術抽取羊水中之細胞檢體,經培養後進行生物素酶酵素活性生化檢測或基因檢測,釐清寶寶是否罹病,提早對寶寶的未來照護進行規劃。

新生兒篩檢
新生兒篩檢是利用新生兒腳跟所採得的少量血液檢體,進行生物素酶的酵素活性檢測,對完全或部分生物素酶缺乏症的檢出率將近100%。早產兒或血片尚未陰乾就置放於檢體袋內送檢,可能得到偽陽性的結果,若血片檢測結果異常,需再抽血進一步確認。當酵素活性低於正常的10%時,診斷為完全生物素酶缺乏症;當酵素活性為正常的10~30%時,診斷為部分生物素酶缺乏症。

治療方式
生物素酶缺乏症患者需終身口服生物素治療,以預防症狀的發生。口服補充之生物素通常為錠劑或膠囊,酵素活性完全缺乏者服用劑量為5~20毫克∕日,酵素活性部分缺乏者建議之服用劑量為1~10毫克∕日。患者若為嬰幼兒,可將藥劑壓碎後混合於母乳或配方奶中,以湯匙、給藥器或針筒餵食,因藥物顆粒可能堵塞於奶嘴出口,需避免將壓碎後的藥物混合於奶瓶內餵食,以免服用之劑量不足。飲食方面雖無特殊限制 (例如某些代謝性疾病需限制蛋白質之攝取),但因生蛋中含有卵白素 (avidin),屬於抗生物素蛋白,會降低人體對生物素的利用率,故生物素酶缺乏症患者應避免食用生蛋。

口服生物素治療雖然有效,但若確認診斷時患者的視覺、聽覺及神經功能已受損,則未必能痊癒,但可透過適當的醫療處置改善。視力及聽力方面,可評估使用視力輔具、聽力輔具及人工電子耳;痙攣性癱瘓一旦發生,通常難以改善,患者在口服生物素治療後,生化代謝異常、癲癇及皮膚方面的症狀通常可改善,但視神經萎縮、聽損或發展遲緩等症狀可能無法恢復到正常狀態,需藉由眼科評估與治療、助聽器或植入人工電子耳,及適當的發展療育介入來改善。已造成的神經損害可能無法完全復原,但可進行相關之復健治療;發展障礙亦可透過適當之療育課程及訓練,使患者逐漸進步。確診之患者若有未出現症狀的兄弟姊妹,亦需接受相關檢測,以釐清是否同樣罹病。若新生兒的兄姊為生物素酶缺乏症患者,則有罹病風險的新生兒出生時即應開始接受治療,同時等待酵素活性檢測或基因檢測之結果。

在症狀出現前即經新生兒篩檢診斷之個案,若及時開始口服生物素且終身持續治療,通常不會出現症狀,但仍應定期進行視力、聽力之評估,及代謝方面之生理檢查。

定期追蹤
視力、聽力之檢查評估,及遺傳代謝相關生理檢查:完全生物素酶缺乏者每年一次、部分生物素酶缺乏者每兩年一次。
定期回主治醫師門診追蹤。
有症狀者需接受相關科別之檢查評估。
生物素治療後仍出現症狀者,需進行尿液有機酸檢查。

參考資料
1. ghr.nlm.nih.gov/condition/biotinidase-deficiency
2. www.ncbi.nlm.nih.gov/books/NBK1322/
3. www.ntuh.gov.tw/gene/nbsc/screen/item/bd.html

編譯:陳怡禎
審閱:李妮鍾醫師104.7.17

以上資料轉錄自「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網頁
  
http://www.tfrd.org.tw/tfrd/rare_b/view/id/272
2個讚
檢舉


61. 下列族群何者最容易有生物素缺乏? (A)青少年攝取低熱能飲食 (..-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