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初等/五等/佐級◆法學大意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有關意思表示錯誤之撤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須表意人無過失
(B)須其錯誤在交易上認為重要
(C)須賠償履行利益之損害
(D)須自意思表示後一年內撒銷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困難
最佳解!
Oni Hsiao 小一上 (2013/01/03)
賠償信賴利益.....看完整詳解
7F
陳淑鈴 高一上 (2014/01/06)
答案是c
8F
shyotoku317 小一上 (2014/04/23)
請問法條上或法典上都沒有出現"信賴利益"的形容,如何能解釋"信賴利益"對而"履行利益"則非,就字義解"賴利益"亦概括"履行利益"~因為信賴後才會去履行不是嗎?故"負信賴利益"即亦包括"負履行利益".此題很有辯論空間.因法條上無明文"應負(信賴利益)賠償責任"○

同一張試卷的另一個考題:
下列關於意思表示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因錯誤而撤銷意思表示時,表意人對於信其意思表示為有效而受損害之相對人,應負履行利益的賠償責任 
(B) 詐欺或脅迫係由第三人所為者,以相對人明知其事實或可得而知者為限,始得撤銷之 
(C) 當事人之資格或物之性質,若交易上認為重要者,其錯誤,視為意思表示內容之錯誤 
(D) 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之意思表示,其撤銷均不得以之對抗善意
答案是C, 而A就又被解釋錯在"履行利益";

同一張地特五等民法試題就出了兩次有此爭議的答案,這會是考選部所稱"聯合出題"情形嗎?
9F
Lina Rain L 大一上 (2014/09/10)

區別:


1.原則: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


2.詐欺或脅迫由第三人實施時:


A、詐欺:以相對人明知其事實或可得而知者為限,始得撤銷


       脅迫:不論相對人是否明知、或因過失而不知,均得撤銷


B、詐欺:其撤銷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


即第三人主張有效時,不得主張意思表示已撤銷而無效!


       脅迫:其撤銷得以之對抗惡意、或善意第三人。







第   92    條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但詐欺係
由第三人所為者,以相對人明知其事實或可得而知者為限,始得撤銷之。
被詐欺而為之意思表示,其撤銷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   93    條前條之撤銷,應於發見詐欺或脅迫終止後,一年內為之。但自意思表示後
,經過十年,不得撤銷







有關意思表示錯誤之撤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須表意人無過失 (B)須其..-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