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且擁有VIP』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專技高考◆諮商的心理學基礎(原人類行為與發展)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7 C. Brainerd 和 V. Reyna(2004)認為在訊息處理的過程中,兒童會主動建構物件或訊息內容的主旨(gist), 以解決問題。此理論稱之為何?
(A)模糊痕跡理論(fuzzy-trace theory)
(B)注意廣度理論(attention span theory)
(C)適應性策略選擇模式(adaptive strategy choice model)
(D)情境獨立學習理論(context-independent learning theory)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最佳解!
Joyffrey 小五下 (2015/07/24)
模糊-痕跡理論: C. Brainerd 和 V. Reyna提出的理論,假設人類編譯經驗是連續的,從照字面逐項的痕跡,發展到模糊主旨式的痕跡。事實上,人們會同時已逐項以及模糊、主旨式來表徵遇到的訊息,並使用對於嘗試解決的問題比較容易或適當的方式表徵。模糊和逐項痕跡有重要的差別,.....看完整詳解
3F
Sonia 大三下 (2016/10/26)

模糊痕跡理論:

人...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4F
我要當心理師 高一上 (2019/07/12)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性的意義建構的心理過程,而更是一個社會性的、實踐性的、以差異資源為中介的參與過程。知識的意義連同學習者自身的意識與角色都是在學習者和學習情境互動、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過程生成的,因此學習情境的創設就致力於將學習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識、完整的生活經驗、以及認知性任務重新回歸到真實的、融合的狀態,由此力圖解決傳統學校學習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頑疾。

5F
荼靡 國三下 (2020/07/06)

人類發展學教授法拉瑞納(Valerie Reyna),及人類發展暨法學教授查克貝芮德(Chuck Brainerd)則提出「模糊痕跡論」,認為人們儲存經驗或記憶的方式有兩種: 即「逐字痕跡」(verbatim traces)和「重點痕跡」(gist traces)。


「逐字痕跡」即記憶到底真正發生了什麼事情。「重點痕跡」則以當事人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或此事件對當事人的意義為何為基礎。「重點痕跡」促使了「虛假記憶」,他們所儲存的是事件的涵義及所留有的印象,此印象與事實真相卻可能並不一致。


取自https://www.epochtimes.com/b5/8/4/10/n2077413.htm

7 C. Brainerd 和 V. Reyna(2004)認為在訊息處理的過程..-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