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下列關於兒童發展理論之敘述,何者為真?(A) 皮亞傑認為幼兒是主動的建構者..-阿摩線上測驗
![]() | 6F
|
7F 何若俞 高一下 (2018/01/17)
D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是探討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1、觀察學習 即我們所說的間接經驗的學習。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所強調的是這種觀察學習或模仿學習。 2、交互決定論 班杜拉將這些決定人類行為的因素概括為兩大類:決定行為的先行因素和決定行為的結果因素。 3、自我調節理論 班杜拉認為自我調節是個人的內在強化過程,是個體通過將自己對行為的計劃和預期與行為的現實成果加以對比和評價,來調節自己行為的過程。人能依照自我確立的內部標準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按照班杜拉的觀點,自我具備提供參照機制的認知框架和知覺、評價及調節行為等能力。他認為人的行為不僅要受外... 查看完整內容 D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是探討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1、觀察學習 即我們所說的間接經驗的學習。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所強調的是這種觀察學習或模仿學習。 2、交互決定論 班杜拉將這些決定人類行為的因素概括為兩大類:決定行為的先行因素和決定行為的結果因素。 3、自我調節理論 班杜拉認為自我調節是個人的內在強化過程,是個體通過將自己對行為的計劃和預期與行為的現實成果加以對比和評價,來調節自己行為的過程。人能依照自我確立的內部標準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按照班杜拉的觀點,自我具備提供參照機制的認知框架和知覺、評價及調節行為等能力。他認為人的行為不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也受通過自我生成的內在因素的調節。自我調節由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三個過程組成,經過上述三個過程,個體完成內在因素對行為的調節。 4、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也就是個體在面臨某一任務活動時的勝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稱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 | |
8F
|
7. 下列關於兒童發展理論之敘述,何者為真?(A) 皮亞傑認為幼兒是主動的建構者..-阿摩線上測驗
This is a large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