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全語言教學模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全語言教學模式的背景與起源     全語言 (whole language) 是近幾年來在美、加、紐、澳語文教學上的一個教育流行熱潮。在 美國,它是由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們所領導的改革運動,而非學術研究人員實驗推行的結果。全語言教學的風行速度之快,以及其流傳範圍之廣,是當初領航的教師 們所始料未及的。全語言教學的教師們主張不願再做教科書、考試與教師手冊的奴隸,而是重新定位教師的專業權威與責任,由教師本身自己決定什麼是最適合學生 的教學方式與內容。   根據 Raines 和 Canada 在<全語言幼稚園-教室之理論與實務>一書中所言,全語言的發展是來自「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讀寫萌發」,以及專門探討兒童語言發展的教育學者們的研究發現,所綜合成的一種教學新哲學。       一、 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影響   從心理語言學對閱讀歷程的看法中,就可以了解全語言並不是另一種教學法。1968年,古德曼發表了「古德曼閱讀模式」,其主要重點是以心理語言學的觀 點來看閱讀的歷程,並表示閱讀並不是一個字母接一個字母、或一字接一字的逐字編碼過程,而是讀者從心理語言的猜測遊戲當中很自然地根據文字的語法、字形字 音,和語意等線索來逐步建構文章的意義。   許多老師們根據心理語言學對閱讀歷程的看法來安排閱讀課程;而為了提供給閱讀者有意義的閱讀教材及教學,老師們發現,教材必須是「整體的、全面的」,且必須包括對個體有意義的語言,全語言的教學概念就此產生。   由此可見,全語言並不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一種與心理語言學對閱讀歷程看法相符合的閱讀教學理念。這種理念並不是一套教材,也不是一系列的書籍教科書。        二、 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影響   社會語言學主要在研究語言的社會層面。假如我們沒有理解語言使用者的溝通意圖,則無法了解語言所衍生的意涵。所以,要了解該語言的溝通意圖,就必須考 量語言發生的社會因素。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發展,讓語言教育研究者及教師把語言學習的重點從語言本身的結構,轉移到語言的使用與社會功能。     三、 讀寫萌發的研究影響   「讀寫萌發」最早始於1960年代,其重要觀念為:兒童讀寫是兩個持續的過程。Yetta Goodman(1986) 指出,幼兒置身於一個文字社會,在文字環繞的環境中長大,其讀寫基礎便已奠定。當幼兒觀察到大人以閱讀和書寫來滿足其需要或溝通意圖時,他們即已意識到文 字是環境中一種自然的、具功能性的東西。因此,讀寫萌發指的是一個隨時間持續發生的過程。兒童可以在一個文字豐富的環境中,自然地習得書面語言,並以其自 創的拼法來表達意義,從不斷的閱讀及寫作活動中,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文字使用者。   幼稚園階段的孩子閱讀與書寫的發展上可能因為個別差異而處於不同的階段;因此,與不同的孩子做互動時,則需要不同的方式。幼稚園老師必須把幼兒看成是讀寫過程的建構者,為幼兒安排各樣的學習活動、學習經驗,以及豐富的教室環境,以支持發展每個幼兒的讀寫能力。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whole language全語言教學全語言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