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多動綜合征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A+醫學百科 >> 多動綜合征   多動綜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一類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曾稱輕微腦功能障礙 (MBD)或注意缺陷障礙。主要特徵是注意力難於集中、活動過多、衝動任性和學習困難,已成為教育與管理方面的難題。 輕微腦功能障礙相當常見,國外的流行學調查表明,6~12歲學生中患病率一般在4~15%,國內各地報告的小學生患病率在3~4%。患兒中男孩遠多於女孩,男女之比為4:1~9:1。這是一類主要發生於童年期的障礙,隨著年齡增長,大部分癥狀會自行消失。 關於MBD的診斷概念,還存著一系列的分歧意見,有人認為,MBD只是兒童行為障礙的一類表現形式,與其他行為問題常同時存在,因此無需另立診斷類別。但多數學者認為,MBD在癥狀表現方面相對自成體系,在病因與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方面也有其特色。理當成為獨立的診斷單元。有人認為MBD一詞是1940年代的「輕微腦損傷」(minimal brain damage)這一診斷概念演化而來的,名稱本身就暗示著與輕微腦器質性損害有關,但實際上MBD患兒中具有輕微腦損害證據者不足20%,而大部分腦器質性損害並不表現為MBD的癥狀,因此名實不符。世界衛生組織1978年頒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9版(ICD-9)採用多動綜合征一名取代MBD,因為前者只是癥狀的描述性概括,不涉及病因。英國精神病學界主張這類診斷從嚴掌握,只限於指那些確系腦部器質性損害所引起,而又無智能缺陷的患兒。英國的代表性流行學調查中,多動綜合征的患病率只佔11~12歲兒童的1‰,就是這種診斷觀點的反映。美國精神病學會1980年頒布的《精神障礙診斷分類手冊》第三版(DSM-Ⅲ)採用注意缺陷障礙這一名稱來取代MBD,理由是這類患兒100%具有注意缺陷,而其中的15~20%的患兒動作並不增多。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多動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