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朝三暮四-成語解釋/由來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原文】 狙公(1)賦(2)芧(3),曰:「朝(4)三而暮(5)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6),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莊子‧齊物論》) 【注】 (1)狙公:相傳古代善養猿猴的人,能智弄群狙。狙,音居,猴子。 (2)賦:音父,給與。 (3)芧:音序,此指橡果、橡子。 (4)朝:音招,早晨。 (5)暮:夜晚。 (6)虧:減少。   2009-02-23 20:24:37 補充 譯文 養猴人分橡果給猴子,說:「早上給你們吃三升,晚上給你們吃四升。」猴子們聽了很憤怒。養猴人就改口說:「那麼就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猴子們聽了都非常高興。「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名目及實質上都沒有減少,喜和怒卻因各有所用而產生了變化,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是戰國時代莊周所撰《莊子‧齊物論》中所寫的一個寓言,「朝三暮四」原意是指只改變名目,實質卻不變。養猴人只是把早晚的數量對換,就能欺騙猴子,讓猴子自以為是的認為早上的數量變多了,因而獲得滿足,故事中隱喻了人常常自以為是卻不自知。 「朝三暮四」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個寓言演變而來,用來比喻人反覆無常或事物變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朝三暮四《莊子‧齊物論》人常常自以為是卻不自知寓言指只改變名目,實質卻不變朝四暮三比喻人反覆無常狙公莊周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