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職能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個人力資源新興的理論與概念—職能(Compentency)。 「職能」概念之發展與興起其實始於傳統的智力、性向、能力等測驗對於工作績效的預測效度通常不高(McClelland,1973),且只能提升至某個限度,通常大約是.25左右(Muchinsky,1993)。所以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開始先後有學者提出以職能之構念與測量工具來預測工作績效效標。某種程度來說,職能模式也是人力資源工作的進化,它大有協助傳統「工作分析」系統以及此系統一般所倚賴的KASO分析(Knowledges;Abilities;Skills;Othe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改變與進化的可能性,而且它的另一個長處在於透過職能模式來整合所有人資系統,包括人力資源規劃、甄選、訓練…等。使人資系統更統一,更具完整性。   以Spencer & Spencer(1993)對「職能」的定義,其認為職能是指「個人的潛在特徵,這種特徵是導致行為及表現的相關原因,而這些行為及表現可作為高工作績效之參考指標」。Spencer & Spencer(1993)定義之重點在於「職能」概念是指向工作績效效標為導向,此重點也導出了職能的因果模型(如下圖),Spencer & Spencer(1993)認為整個職能的影響途徑是從「意圖」影響了「行動」進而產生「結果」,所以「意圖」即為個人特徵部分,包含了前述的動機、特質、自我形象、知識等四者;而「行動」就是指外顯行為層面,即是技能部分,而所謂的「職能」也就包含了前兩個「意圖」與「行動」部分;最後的「結果」當然即為我們最關心的工作績效了。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職能CompentencySpencer人力資源個人特徵外顯行為工作分析工作績效職能模式預測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