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自我刺激的行為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自我刺激的行為型態: 指自閉兒在生活空檔時,表現某種重覆的相同的動作,以滿足感官需求,例如晃頭、搖動身體、扭轉手指、喊叫、出怪聲、作氣喘狀、磨牙、撕紙條、甩紙帶、以頭撞椅背、唱歌、延宕式的鸚鵡語言等   原因: 自我刺激的行為,可能來自生理的需求。有位自閉症博士自述,他小時候常喜歡躺在沙發墊下自我刺激。這種被壓的需求,促成他發明「抱抱機」 來治療自閉症兒童。 一些看似自傷行為﹙如撞牆、敲頭、拍打耳朵、咬手指、手背﹚,其實是自我刺激的行為。仔細觀察這些行為大都發生在無聊的時候。研究顯示這些兒童腦部會產生過多的因多芬﹙腦內瑪啡﹚,這種物質會阻斷痛覺,而產生類似自傷的自我刺激行為。 有些自我刺激的行為來自焦慮不安,這種行為大都具有強迫性。 絕大多數的自我刺激的行為,來自心理的需求。縱觀人類的行為,不論殘障與否,有一共通性,即閒暇無聊時,便會找一些事或東西自我刺激。自閉兒亦不例外。 不過殘障兒童與一般兒童的自我刺激行為不同,例如一般兒童在無聊時在書桌或書本上亂畫、踢打小朋友、搶別人東西、在教室走來走去、玩鉛筆、丟紙條、吃東西、扭動身體。然而,殘障兒童如自閉兒、智障兒或肢障兒,由於智能的或肢體的限制,只能表現某種重覆的動作或聲音,以滿足感官需求,例如晃頭、搖動身體、扭轉手指、喊叫、出怪聲、作氣喘狀、磨牙、撕紙條、甩紙帶、唱歌、延宕式的鸚鵡語言等。   參考資料來源:http://ying016.pixnet.net/blog/post/24940415-%E4%BD%95%E8%AC%82%E3%80%8E%E8%87%AA%E9%96%89%E7%97%87%E7%9A%84%E8%87%AA%E6%88%91%E5%88%BA%E6%BF%80%E7%9A%84%E8%A1%8C%E7%82%BA%E3%80%8F%EF%BC%9F%E5%85%B6%E8%99%95%E9%81%87%E6%96%B9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自閉兒重覆的相同的動作滿足感官需求生活空檔腦內瑪啡自傷行為自我刺激行為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