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ITS的內容與目的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整體而言,發展ITS旨在運用先進科技於運輸系統,使有限的運輸資源作最有效的利用,以增進「行」的便利,提昇人民生活品質。ITS的內容涵蓋技術面與行政法令面等兩方面的相關課題,發展ITS的目的即在於整合兩大方面的相關資源,有效地改善交通運輸問題。 歸納發展ITS的目標可以分為安全、環保、效率,以及經濟等四大目標,各項目標之內涵與相對應的標的為: 目標一:增進交通安全 標的:減少交通事故,提昇行車安全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歷年來台灣地區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數皆維持在三千人左右,而受傷人數亦在三千人左右,以民國86年台灣地區因交通事故的死、傷人數各為2,722及2,413人,分析其肇事原因,百分之九十七以上是駕駛不當所致。這些交通事故不僅造成個人及家庭的負擔,更是社會有限醫療資源及國家生產力的損失。有鑒於此,發展ITS的首要目標即是利用資訊及控制等科技,輔助駕駛人行車,以增進交通安全。這方面的系統有碰撞預防系統(Pre-crash Restraint Deployment)及自動公路系統(AHS)。此外,藉由先進交通控制系統的佈設,可以有效減少延滯及旅行時間,提昇道路服務品質,對降低交通事故率及增進交通安全亦有顯著的貢獻。參考美國聯邦運輸部的估計,實施ITS的相關措施,例如匝道儀控(ramp metering)、超速照相(speed enforcement camera),以及碰撞預警系統(collision warning systems),可以減少交通事故比率,分別為24~50%、20~80%、33~40%。推動ITS相關工作,對改善交通安全與減少交通事故均有顯著的效益。 目標二:降低環境衝擊 標的:減少空氣、噪音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根據台北市環保局統計委託台大環工所之研究報告指出,台北市空氣污染物中約99.5%的一氧化碳(CO)、99%的碳氫化合物(HC),以及98%的氮氧化合物(NOX)來自機動車輛。此外,分析台灣地區歷年來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情形,以民國85年為例,其中以公路為最高,佔84.04%,其次為航空,佔13.16%;其次,以民國69年至民國8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成長率而言,公路亦成長3.4倍,大量使用公路系統的機動車輛,造成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更直接威脅大自然與環境的永續發展。ITS可以提供用路人行車資訊,避免交通擁擠;另外藉由大眾運輸系統的改善以及便利的轉乘資訊的提供,可以轉移部份私人運具旅次至大眾運輸工具,減少私人運具的使用,降低空氣污染及噪音等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提昇公路運輸的能源使用效率,對國家能源的整體規劃有實質的幫助。利用ITS的各項技術,可以降低交通擁擠並轉移部份私人運具旅次到大眾運輸工具,以提昇運輸系統的能源使用效率,進一步降低運輸系統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程度。為配合經濟部能源會於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所規劃的各部門 能源節約量與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經初步估算,應用ITS的各項系統與技術,在目標年2010與2020年,分別可以節省9.0與14.0萬公秉油當量的消耗,以及減少21.0與31.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顯然ITS對於能源消耗的節省與環境污染的改善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目標三:改善運輸效率 標的: 降低交通擁擠,提高運輸機動性 應用ITS的各項系統與技術,可以有效改善交通擁擠,降低用路人的旅行成本。下列幾點說明:1. 藉由即時路況資訊的提供,用路人可以避開擁擠路段,選擇替代道路或運具,甚至延遲出發時間,以避免尖峰時刻的交通擁擠。 2. 迅速偵測並排除道路事故,以減緩因事故所造成的交通擁擠,甚至避免連續事故的發生,造成更嚴重的交通壅塞。 3. 良好的大眾運輸系統可以吸引部份私人運具旅次,減緩交通擁擠問題。 4. 即時而動態的交控系統可以隨時偵測交通狀況,自動調整交控策略,減少延滯及旅行時間,對改善交通擁擠亦有助益。 5. 藉由電子式自動收費系統的佈設,可以改善收費站區附近的交通擁擠,並且可以作為道路擁擠定價(Congestion Pricing)策略的基礎。 6. 提供共乘的資訊和機會,可以減少私人運具的旅次。 7. ITS可以提供用路人停車場位置及路線導引等資訊,避免因盲目尋找停車空間,而造成的交通擁擠。提高..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ITS安全效率環保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