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西洋教育發展史_中世紀篇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中世紀 一、基督教教育發展 (一) 早期:教父哲學 聖本篤寺院:遵守安貧、貞潔、服從三項準則,學習宗教禮儀、抄寫古籍等 聖奧古斯丁,重視博雅教育、認識神、不要體罰  (二) 後期:經院哲學 聖多瑪斯(集經院哲學之大成):著有《神學大全》。把神學運用到教育理論上,持超自然哲學觀,強調抽象概念在教學上的價值,認為上帝是一種【共相】。   三、中世紀的世俗教育(入世)   (一) 武士教育(騎士)      1.階段:侍童階段 (0 ~ 7歲)→ 護尉階段(7 ~ 14歲)→ 武士階段 (21歲後       2.重生活教育、紳士教育、騎術、武術   (二) 行會教育( 藝徒教育 --- 實用教育、始於羅馬時代)    1.階段:學徒教育 (1)技師(至各地增廣見聞,途中可能死掉,才有想組行會的念頭)             (2)師傅 (發表第一件優質作品開始,若受公會認定,正式成為師傅)      2.影響:證照制度、世俗大學的出現、中產階級興起   四、中世紀教育思想   (一) 唯實論Realism:共相是真實的,以共相為認知核心,是永恆的、普遍的、抽象的、本質的。     上承柏拉圖/觀念論,下啟理性主義。   (二) 唯名論Nominalism:共相只是名稱而已,感官或經驗才是真實的,以殊相為認知核心,是偶有的、個別的、具體的、多變化的。     上承亞里斯多德/實在論,下啟文藝復興的「唯實教育」、經驗主義。     (三)官能心理學:         以心的功能或官能來描述心靈,對官能中的記憶、判斷、邏輯等特別重視。自亞里士多德以來,中世紀教父哲學家,包括聖多瑪斯,以及大部分天主教教育者,都持此一觀點。十七世紀康們紐斯說:「呈現心靈的必先呈現於感官。」表明學習是有時間順序,以感官教學優先,以感官經驗的刺激來啟發理性的認知,並重視學習的形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