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教學做合一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於試題:20.下列有關學者的敘述,何者正確? (A)張雪門提倡讓孩子透過自然的生活過程而學習的「行為課程」教學 (B)陳鹤琴認為幼教師資養成,應重視「教學做合一」的實習歷程 (C)盧梭(J. J. Rousseau)在其「愛彌兒」的書中,認為婴兒期的教育重點在感覺教育 (D)杜威(J. Dewey)在其「吸收心智」的書中,認為六歲前的幼兒具有無限潛能   尤其是杜威先生在中國有許多學生實踐著他的理想和作法。其中又以陶行知先生最能吃透杜威先生的理論,並且根據中國的國情和文化,重新提出適合實際運作的全民教育、鄉村教育、民主教育、國難教育等教育理論及方法。諸如,改變杜威先生的「做中學」為「教學做合一」,「教育即生活」為「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為「社會及學校」等頗有創見的教育思考。甚至,陶行知先生,親自創辦鄉村師範學校,並親自實踐帶領「做農民、學農民、教農民」的真正鄉村教育。也提倡許多可以實際操作的各種教育方法。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本名陶文濬,因欣賞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改名為知行,後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為行知。中國著名教育家。 教育思想: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對陶行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現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實踐家。他早年留學美國,師從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大師杜威,成為杜威的即門弟子。歸國后,他終身致力于中國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實踐經驗都十分豐富。他在實踐中創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社會即學校”為中心的教育理論。 《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寫道:”我們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有行動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獲”。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