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
阿摩第 6 期
152297枚
12

【國外】威尼斯影展的「清明上河圖」

發表于: 2014/09/04


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威尼斯影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提起這個影展,台灣觀眾常會想到曾在此拿過金獅獎的電影「悲情城市」、「愛情萬歲」、又或是去年獲得評審團大獎的「郊遊」。但我國參加威尼斯影展的歷史,可追溯到54年前,當年報名影展的是一部紀錄片,片名是「清明上河圖」。
1960年紀錄片「清明上河圖」(City of Cathay)參加第21屆威尼斯影展,這部影片是台灣第一部自行製作、編導、拍攝的彩色紀錄片。當時威尼斯影展設有文化藝術單元與劇情片單元,劇情片競賽的時間與現在相同,都是在8月底到9月初舉行;「清明上河圖」則是參加在7月底舉行的文化藝術單元。
「清明上河圖」原本是北宋翰林張擇端主持描繪汴京的一幅畫卷,原作因改朝換代、流離戰亂,多次不知去向,但官方和民間卻有多種仿製摹本,現存版本約有50幅。1960年完成的紀錄片「清明上河圖」是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的「清院本」為主,此幅由陳枚等5位畫家從雍正年間起繪製、於乾隆元年(1736年)完成,長達1152.8公分,文史學者董作賓認為是眾多版本中「最為工緻完美之作。」
1960年7月21日「清明上河圖」在威尼斯影展放映,駐義大利大使于竣吉代表出席,並曾致電外交部及行政院新聞局表示影片反應頗佳。9月5日「清明上河圖」接著在英國愛丁堡影展放映,隨後該片又應邀參加舊金山影展。「清明上河圖」成功進行「文化宣傳」,幕後推手之一是當時任職新聞局的前中影總經理龔弘。
當年行政院新聞局為在國際間宣傳中華民國的正統,曾請美國公關公司製作紀錄片、新聞片在美國和5、60個邦交國放映,並由時任新聞局第二處處長陸以正統籌。一次新紀錄片計畫,各方意見紛紛,龔弘提議拍攝「清明上河圖」,因「清明上河圖在講市井小民的生活型態,從而帶出整個中華民族國泰民安的現象。」此一提案獲認同,改由新聞局同仁編導攝製,陸以正製片與英文旁白定稿、張隆延主編、卓世傑攝影、陳高唐錄音、羅慧明提供美術意見,龔弘也率人到當時還在台中的故宮把畫攤開,從各角度拍攝。
24分鐘的16釐米彩色紀錄片「清明上河圖」中,龔弘並未掛名,但他的製片眼光促成他日後進入中影擔任總經理。1963年起,龔弘「中影十年」由他製作的第一部電影「蚵女」開啟台灣電影「健康寫實」路線,在大銀幕留下台灣的美景與人情。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有乾隆題詩:「盛事誠觀止,遺蹤借探尋。當時誇豫大,此日歎徽欽。」一則肯定此圖描畫昔日汴京的壯觀繁華、一則諷刺亡國之君的好大浮誇。不過自北宋末年到清朝雍乾,歷經600年,畫裡世界隨時代異變,除藝術美學,也是商業、建築、民俗、交通等的歷史圖像參考資料。江山如畫,當政者以畫持守江山,從前是細筆彩繪,現在是紀錄片和電影,至於畫裡江山如何,都留予後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