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吃過端午粽後,夏至緊接而來,熱辣辣的天氣,讓人不中暑也難,坊間流傳刮痧可解暑熱,但中醫師提醒,靠近頸動脈的頸側及頸部前方不能刮痧,避免引起血栓栓塞風險;另外,刮完痧不可馬上喝冰水、進冷氣房,以免毛細孔急速收縮,暑氣反散不出來。
彰化秀傳醫院中醫部主任呂友文指出,台灣夏天高溫高濕、往年端午節前後因中暑求診民眾就會明顯增加1成,身體發熱、心煩、胸悶、口渴、頭重、倦怠無力感,甚至想吐、腹瀉等,都是常見的中暑症狀。
呂友文說,當人體暴露在高溫環境下,大腦的下視丘前區會降低交感神經活性,使皮下血管擴張,讓血液流到體表,促進熱量散失,但若室外溫度高,體內高溫傳導不出去,就只能藉流汗散熱,若相對濕度也高,汗不容易蒸散,身體就容易中暑。
呂友文說,中暑在中醫治療上,傳統的解暑方式是透過刮痧,幫助體內熱氣散出,因人體背部的膀胱經與脊椎正中的督脈相通,膀胱經和督脈掌管體溫控制、免疫調理,所以藉刮痧能快速緩解中暑。
但刮痧也有禁忌,呂友文指出,年老體弱、皮膚過敏、白血病、癌症,或皮膚有傷口者及懷孕婦女,皆不適合刮痧;另外,為避免引起血栓栓塞風險,靠近頸動脈的頸側及頸部前方不能刮痧。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也提醒,若有心血管疾病或深層靜脈栓塞者,刮痧可能引起中風或肺栓塞,有致命危險,民眾刮痧前最好先由醫師診治、評估。
陳旺全說,夏天常在戶外工作的建築、修路工人、農夫,或有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及肥胖問題的民眾,都是中暑的危險族群,呂友文提醒,若中暑應趕緊移動到溫度低的地方,用濕毛巾擦拭身體降溫,並趕緊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