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高三上
阿摩第 2 期
50131枚
 1 

【分享】重點整理-青少年發展與輔導精要-黃德祥ch1-3

發表于: 2010/03/02



Ch 1 青少年的意義與導論
青少年的意義與特質

青少年的意義
青年期(adolescence)成長、即將發育成熟
社會已停止視其為兒童,但未賦予成人的地位及任務過渡期
相關名詞:青春期(puberty)、青春發動期(pubescence)、十來歲的人(teenager)、年輕人(youth)、青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
生理:具生育能力
心理:抽象邏輯思考能力
社會學:沒有標準、須符合該地區的社會期望
年齡:小五~大學畢(10~22)
法律:12~18(少年事件處理法、兒少福利法)

青少年的界定與性質
青少年是…
1.生理發展的時期:生理快速發展(男-夢遺、射精;女-初經)
2.一個年齡層:10~20或法律上的12~18
3.一個發展階段:個體由不成熟轉變至成熟的階段
4.一個轉折期:由兒童進人成人的過渡期
5.一種社會文化現象
6.有一定的範圍
7.一個關鍵期:具承先啟後的功能、性別角色學習與分化的時期、
自我認定與辨識的重要時期(Erikson、Marcia)

青少年與人生階段的關聯及人口結構
Rousseau的Emile:嬰兒、未開化、少年、4青少年
Freud:口腔、肛門、性器、潛伏、5兩性
Piaget:感覺動作、前運思、具體運思、4形式運思
Erikson:嬰兒、兒童早期、學前期、學齡期、5青少年期…

歷史、文化發展青少年的影響
農業社會:跟著大人勞動
工業革命後:童工限制、義務教育
青春期儀式:儒家-20歲弱冠禮、南台灣-16歲鑽七娘媽亭

發展與輔導的意義與原則
發展的意義與本質
1.兼具質與量的改變-(抽象思考、邏輯推理) (身高、體重、骨骼)
2.兼有連續性與間斷性的
3.同時具有穩定性與不穩定性的狀態-(生理)(心理情緒)
4.具有共通性與變異性的性質-(發展特徵出現)(早熟vs晚熟)
5.兼有分化與統整的功能
6.兼有正常發展與易受傷害的可能-(向上向善)(邊際人)

輔導的意義與本質
Parsons 轉導運動之父:就業輔導
輔導工作三層次:預防、矯治、發展

青少年研究的相關課題與研究方法
值得關切的青少年研究相關課題
Tanner 田野調查:記錄青少年的生理發展論
Havighust 發展任務論
Kohlberg 道德發展論
西方社會不信任青少年,對其存有嚴重刻板印象

青少年的研究方法
實驗室-人為情境-操弄變項-實驗法
自然法-自然情境-觀察法
理論取向-驗證青少年發展理論的可靠程度
非理論取向-行動研究
縱貫法:同一受試者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行為研究
橫斷法:不同受試者在同一年齡階段的行為研究
時間差:單一年齡層延續不同時間的研究


Ch 2.3 青少年發展的理論模式

進化理論
複演論-霍爾Hall
個體成長的歷程就是在複演(mimicked)人種進化的歷程
個體成長:嬰兒兒童少年青少年
人種進化:原始狩獵農牧現代
狂飆期:唯有愛、虔、務服,可以撫慰青少年的心
12-25歲間具有「矛盾的傾向」(contradicting tendency)
熱情vs冷漠 歡笑vs憂傷 自誇vs謙卑 利他vs自私
敏銳vs冷淡 溫柔vs野蠻
應用:多關注、多輔導、多容忍
科爾曼Coleman,反搏複演論,提出「焦點理論」(focal theory)
認為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問題,當焦點問題獲得解決,連帶的其他問題也就解決了。類似Erikson、Havighurst

生物進化論-達爾文Darwin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拉馬克進化學說中的組成部分。拉馬克認為,生物經常使用的器官會逐漸發達,不使用的器官會逐漸退化,是為「用進廢退說」)
應用:為求生存及繁衍,須協助青少年具備謀生技能

發展螺旋論-葛賽爾Gesell
重遺傳(遺傳編碼),環境影響微乎其微
生長具有前進與後退的律動現象
應用:優生保健的重要性 (行為學派興起後,螺旋論日漸式微)

生物理論
生長順序與時間論-田納Tanner 「
哈本頓成長研究」:探討青少年生理發展順序、類型、變異情形
身體:身高驟升,男女皆是雄性激素的影響。肌肉發育。
陰毛生長、女性胸部發育、男性生殖器發育、個別生長差異
應用:適時輔導、克服其焦慮與不安

精神分析論
性心理展展論-佛洛依德Freud
性:人格的發展以性心理為基礎。性學三論:自我、本我、超我
潛意識、夢的解析、關注兒童早期
人格發展五階段:
口腔:以口腔的吸吮來獲得滿足。滯留性恪:抽煙、喝酒
肛門:以排便的快感來獲得滿足。
性器:以性器的刺激來獲得滿足。戀父、戀母情節,怕同性父母 報復,轉向同性父母的認同(此作用有助於青少年自我發展)。
潛伏:注意人際關係,與同性兒童相處。
兩性:開始於青春期,對異性感到興趣。
應用:防衛機轉(昇華作用)。「超我」可提供青少年良好楷模,或父母與師長以身作則將有助於青少年良心發展。

慾力再現論-安娜佛洛依德Anna Freud
慾力(libido):本我、自我、超我晉升的力量
「自我與防衛機轉」是其主要論著
認為青少年階段因動態性衝突的結果,會導致兩個負向的可能:
1.本我支配自我:低挫折容忍力、過度衝動、尋求本我滿足……
2.自我的反應固著與僵化:無法因時因地制宜,配合現實需求作 彈性改變。
禁慾主義:對本能的不信任,拒絕沉湎於任何形式的快樂活動
理智化:將衝突過度予以抽象化與理智化的自我本位現象
應用:多給青少年一時的衝動或反抗給予寬容

人際關係論-蘇利萬Sullivan
人際關係論創始人:Sullivan
其認為「人際需求的滿足」對個體的發展最為重要
三個性心理發展階段:
1.前青少年期:親密動力主義(intimacy dynamism)-追求自我表現,贏得別人注意。有親密人際經驗,也害怕孤獨。
2.青少年期:色慾動力主義(lust dynamism)-追求性衝動滿足,興趣轉向異性朋友上。容易誤入歧途,陷入色慾之中。
3.後青少年期
應用:親密關係是青少年發展的重要助力,協助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心理分析論-艾力克遜Erikson
心理社會危機:每個人生階段的衝突
1.嬰兒期:信任 不信任
2.兒童初期:自主自主 羞愧懷疑
3.學前期:自動自發 退縮愧疚
4.學齡期:勤奮進取 自貶自卑
5.青春期:自我統合 角色混亂
6.成年期:友愛親密 孤癖疏離
7.中年期:活力充沛 頹廢遲滯
8.老年期:完美無缺 悲觀絕望
應用:青少年發展危機主要是與辨識、認同有關,協助他吧!

辨識認定類型論-馬西亞Marcia
辨識認定可由「危機」和「承諾」來加以評斷
危機(crisis):在人生事件的選擇上是否經過「主動決定」時期
承諾(commitment):個人表現在投資或投注心力的程度
有危機、有承諾
辨識有成(定向型)Identity achievement 有承諾、無危機
無危機、有承諾
辨識預定(早閉型)Identity foreclosure
有危機、無承諾
辨識遲滯(未定型)Identity moratorium
無危機、無承諾
辨識混淆(迷失型)Identity diffusion

學習理論
操作增強理論-史肯納Skinner
做了某行為得到「增強」繼續做那事…操作制約
應用:社會控制、自我控制
社會控制:
1.操作制約-積極增強、消極增強、嫌惡刺激、去除增強物
2.描述行為後果-用語言、圖片、文字等…告知增強作用的後果
3.剝奪與飽足 4.身體限制
自我控制:
1.身體限制-減肥者控制自己遠離冰箱
2.物理協助-句踐臥薪嚐膽
3.改變刺激-改變刺激物或改變環境
4.飽足-戒煙者吃口香糖
5.嫌惡刺激-想減肥的胖子每天照鏡子
6.替代法-喪親苦,以忙碌的工作替代悲傷心情

社會學習論-班度拉Bandura
重視認知能力的影響,沒有認知的中介作用,增強不會發生
強調增強作用也是可代替的、B=f(P*E)
透過「觀察歷程」,就可進行學習。如殺雞儆猴、模範生表揚…
觀察學習四步驟:注意保持再生動機
自我效能論-效能期望(完成某事的信心)結果期望(對結果的預測)
影響因素:1.成就達成-自己過去成功的經驗。
2.替代經驗-相似他人的成敗經驗。
3.口語說服-經由他人口語傳達獲得自己可能成功的程度
4.情緒激起-適當的情緒激起較易成功
應用:以身作則,發揮楷模效用

發展任務論-哈維葛斯特Havighurst
青少年時期的九項發展任務:
1.接納自己,表現適宜性別角色
2.與同齡男、女生朋友發展適當人際關係
3.情緒獨立,不再依附父母或他人
4.追求經濟獨立,相信自己可以自食其力
5.選擇與準備職業,並試著進入工作世界中
6.發展符合社會期望的認知技能與概念
7.瞭解並能力表負責任的行為
8.為未來的婚姻與家庭作準備
9.建立價值體系,以符合現實世界的要求
應用:以這九項任務讓青少年自我砥勵吧!


認知發展理論
認知發展論-皮亞傑Piaget
基模(scheme):個體認知的基本模式 適應(adaptation)
同化(assimilation):以原有基模去解釋新的經驗
調適(accommodation):修正自我基模去學習新的事物
認知結構:基模不斷重組的結果
個體發展四期:
1.感覺動作:物體恆存
2.前運思期:運用符號、自我中心傾向(三山實驗)
3.具體運思:去集中化、序列、可逆、守衡、類包括
4.形式運思:抽象思考、邏輯推理(可能性勝過現實性)
應用:心智上已近成熟,可鼓勵其多思考、推理、驗證

道德發展論-柯柏格Kohlberg
三期六段論,以個人利益與社會公益之衝突的道德兩難故事來判定其道德發展階段。核心為「正義概念」的轉變。
期別 段 別 偷藥行為
一、道德成規前期 1.避罰服從  x
2.相對功利  0
二、道德成規期 3.尋求認可(好孩子取向) 0
4.遵守法規 x
三、道德成規後期 5.社會法制 0
6.普遍倫理 0
應用:善用加一原則刺激道德發展、道德兩難故事探討

社會認知論-西爾曼Selman
其理論由Piaget、Kohlberg之理論為基礎
人際瞭解五階段:
階段0 (3-6歲):自我中心未分化
階段1 (5-9歲):主觀觀點
階段2 (7-12歲):自我深思熟慮-會顧及別人了
階段3 (10-15歲):相互取替階段-約是青少年期階段。對人際情境中作客觀的、第三者的考量。
階段4 (青-成人):深層與社會取替階段-抽象的社會關係
友誼發展五階段:
階段0 (3-7歲):暫時性玩伴
階段1 (5-9歲):單方協助
階段2 (6-12歲):公平氣氛下的合作
階段3 (9-15歲):親密與互相分享。友誼具有排他性和占有性
階段4 (12歲以上):自主相互依賴
應用:1.發展分階段,依其所在階段適性輔導。
2.在其取替階段,要好好發展其同理心、道德觀等相關課題

社會文化論
場地理論-勒溫Lewin
場地理論(Field Theory) B=f(LSP) LSP:生活空間
邊際人:指同時具有兩種身分而產生的心理適應不良
青少年對社會的看法過度「理想化」,導致青少年與現實的衝突

人類學理論-米德Mead
文化對青少年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
文化決定主義論
應用:家庭應該給青少年自由作選擇

社會文化論-班乃迪克特Benedict
個人的發展是大社會組織的產物,社會就是由社會角色所組成,唯有在社會與文化中,青少年發展才能顯示出意義。
不同文化間差異甚大,因此青少年所感受的壓力高低視文化制約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而有所不同。
連續性:good,兒童被提供較多成人行為的資訊與責任,利於發展
非連續性:bad,兒童被禁止去接觸成人活動訊息,發展斷層
應用:在管教上儘量不要突顯成人與青少年的差異,儘可能以成人所需具備的行為標準與角色行為來引導他們,形成連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