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大一上
阿摩第 4 期
19865枚
 1 

【其它】陸生嘆:送不出去的伴手禮

發表于: 2013/05/10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張若愚,這學期交換到同樣以理工學院著稱的交通大學,兩個多月來,他體驗到兩岸的上課方式與課堂氛圍,各有不同的特色,卻也感歎台陸生分住的情況,導致雙方私下接觸的管道不多,降低了交流的機會。
課堂氣氛輕鬆隨興
家鄉在河南的張若愚,從小對台灣的印象多來自課本上介紹的美景,他說,本以為來台灣就像去其他省分一樣方便,沒想到走這一趟並不容易。來台至今,在學習上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交大上課大多使用原文教材,老師講課時也是中英參半,「這跟大陸有點區別,我原先不知道,所以有點驚訝。」張若愚說。
張若愚說,在大陸通常每個學校都會有自己的教材,由該校的教授負責彙整編輯成課本,每個學校的教材差別不大,也有許多是依照老教授編輯好的教材,隨著時代的推進再做修改。反觀台灣的理工科系,多半直接以原文書為教材,他認為讀原文能更貼近理論的原意,也能加強學生的英文能力,是很好的訓練,大陸有的學校對英語沒有特別重視,反而是學生自己比較努力。
而提到台灣的課堂氛圍,張若愚打趣說,光是學生上課可以吃東西,就反映出這裡的課堂氣氛比較輕鬆隨興。至於學生面對課業的心態,「這點兩岸學生是一樣的,肯定都會有聽課和不聽課的學生,或是有翹課的行為。」
在課堂之外,大陸同學來到台灣交換,很重要的目的是與台灣學生做交流,但張若愚認為,交大安排陸生集體住在另一個校區,與大部分的校本部同學隔離,導致雙方除了課堂討論之外,沒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文化與思想上的交流,非常可惜。
與台生交流機會少
「我們很期待跟台灣同學接觸,畢竟兩岸交流從學生開始,是比較好的方式,但在交大機會比較少。」張若愚說,其他從大陸來台交換的同學向他表示,在其他學校有台陸生同住一寢室的安排,雙方交流較頻繁,令他很羨慕。
他認為,台陸生若能有更多接觸的管道,可以幫助他們較快融入台灣的校園生活,以朋友的方式交流也會比較自由。「我之前帶了大陸的特產,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給台灣同學,一般上課沒有這種機會。」張若愚語帶惋惜地說。
而屏除這個小缺失,張若愚認為來台灣交換仍是個很好的選擇,除了沒有語言障礙之外,兩岸生活習慣也較相似,在這裡學習和遊玩的經歷,對他而言都是很好回憶,他也期待接下來到各地走走看看,讓這趟交換之旅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