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育心理學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古典制約學習與工具制約學習最主要的不同處,是:
(A)前者的行為是主動的,後者的行為是被動的
(B)前者學習快,後者學習慢
(C)前者的行為是被動的,後者的行為是主動的
(D)前者利用效果律,後者利用接近律。


答案:C
難度: 簡單
2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07/15)
250px-One_of_Pavlov%27s_dogs.jpg#s-250,167 magnify-clip.png巴甫洛夫的狗

古典制約的典型範例,包含了可重複的中性刺激和非制約刺激。

非制約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能夠引起非制約反應(unconditioned response、UR),且不需要經過學習,非制約刺激和非制約反應的關係,稱做非制約反射。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則是能夠引起制約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CR)的初始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NS),這是需要學習的。且制約刺激與心理學上立即性和長期性的期待、滿足與恐懼有關,制約刺激和制約反應的關係,稱做制約反射。

當非制約刺激重複性地或是猛烈地伴隨著某個中性刺激,這個中性刺激會成為一個制約刺激,並產生制約反射。

以下實驗俱可簡化為三部分:

非制約前提:非制...
查看完整內容
3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07/15)

操作制約是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的過程與方法,又被稱為工具制約工具學習操作制約古典制約有所不同,操作制約的作用對象,是個體原來就已經自願進行的行為;而古典制約則是使個體產生非自願反應的作用。

操作制約的第一位研究者是愛德華·桑代克(1874-1949),桑代克觀察他的貓試圖逃出他所設計的迷箱的行為[1]。第一次貓花了很長時間才從箱子裡逃出。有了經驗之後,無效的行為出現頻率逐漸減少,而成功的行為出現頻率則逐漸增加,此外貓成功逃出迷箱所用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在桑代克效果律中解釋,成功的行為產生滿足的結果,而這種結果經由經驗被"印入"(stamped in),使得成功行為的出現增加。失敗的行為則產生厭惡結果,因而被剔除(stamped out),造成失敗行為的出現頻率減少。簡單的說,某些結果能夠增強行為,而某些結果能夠減弱行為。

斯金納(1904-1990)以桑代克的理論作為基礎,建立了關於增強、懲罰與消弱的詳細的操作制約理論。

4F
馬自達 小六上 (2010/07/15)

增強(reinforcement)和懲罰(punishment)兩種刺激是操作制約的核心思想,另外消弱(extinction)指的是沒有產生作用的刺激。增強、懲罰或是消弱不但能夠使用在實驗室中,也能夠用來形容包括人類以外其他動物的自然環境。

增強 - 指使反應行為出現頻率增加。 懲罰 - 指目的是抑制行為出現頻率的刺激。 消弱 - 指生物個體對某刺激沒有產生厭惡也沒有喜愛,但會使行為出現頻率減少。

正向(positive)與負向(negative)在操作制約理論中則是代表增加與減少之意。正向指在生物個體境所處環境增加刺激並產生反應;負向指在生物個體所處環境減少刺激並產生反應。並由此導出4種操作制約分類如下:

正向增強 - 在進行某個行為之後,增加對象喜愛的(通常是愉快的)...
查看完整內容

古典制約學習與工具制約學習最主要的不同處,是: (A)前者的行為是主動的,後者..-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