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少年有時說一套做一套,例如:青少年可能抱怨兄弟姊妹擅闖其房間、未經允許 ..-阿摩線上測驗
最佳解! | ||
![]() | yu81emma 高三下 (2017/03/12)
艾爾楷(Elkind)認為青少年自我中心有下列四大特徵: (1)想像觀眾(imaginary audience):由於過高的自我意識會使青少年一直以為自己是被觀賞的對象(2)個人神話(personalfable):青少年過度強調自己情感與獨特性(3)假裝愚蠢(pseudo):大智若愚的表現(4)明顯的偽善(apparent hypocrisy)。 (一)想像的觀眾: 青少年過度專注於自己,他們認為別人也會特別專注於他(她)的外表以及行為, 青少年一直想像自己是演員,而有一群「觀眾」在注意著他們的儀表和行為,他們是觀眾注意的焦點,由於這是憑空想像的情況,因此青少年就好像是魚缸中的金魚成為大家欣賞的對象。 「想像的觀眾」此種自我中心主義的產生與青少年對思想的思考能力有關。他們除了能思考自... 查看完整內容 艾爾楷(Elkind)認為青少年自我中心有下列四大特徵: (1)想像觀眾(imaginary audience):由於過高的自我意識會使青少年一直以為自己是被觀賞的對象(2)個人神話(personalfable):青少年過度強調自己情感與獨特性(3)假裝愚蠢(pseudo):大智若愚的表現(4)明顯的偽善(apparent hypocrisy)。 (一)想像的觀眾: 青少年過度專注於自己,他們認為別人也會特別專注於他(她)的外表以及行為, 青少年一直想像自己是演員,而有一群「觀眾」在注意著他們的儀表和行為,他們是觀眾注意的焦點,由於這是憑空想像的情況,因此青少年就好像是魚缸中的金魚成為大家欣賞的對象。 「想像的觀眾」此種自我中心主義的產生與青少年對思想的思考能力有關。他們除了能思考自己的想法之外,也會思考他人的想法,不過由於青少年上無法區分他人思想與自己思想的不同,所以一直以為別人與他有志一同。艾爾楷並認為「想像的觀眾」部分是由於青少年初期過高的「自我意識」所造成的。 青少年由於一直以為自己是被觀賞的對象,因此也產生了想要逃離「觀眾」品頭論足或批判的意圖,並也因此產生了羞恥感、自我批評、或自以為是的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艾爾楷認為青少年的惡行也是由於自我中心主義所引發的,青少年的憤怒與惡行可能只在於確認觀眾是否與他們有相同的感受,以為如果表現得蠻橫的行為,可以在想像的觀眾中留下印象。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義到了15、16歲左右會日漸消退,想像的觀眾會被「真實的觀眾」所取代,真實的同儕與重要他人的反應反而成為他們最關切的焦點,因此,到了青少年期末期,青少年就開始能區分個人知覺與他人知覺的不同,「想像的觀眾」作用力漸小,不過仍會帶入成人社會中。 (二)個人神話(personal fable) 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的另一個特徵是「個人神話」,個人神話係指青少年過.....看完整詳解 |
![]() | 12F
|
![]() ![]() | 13F
|
![]() | 14F JC Chung 國三下 (2024/04/03)
l 艾爾楷(Elkind)認為青少年自我中心有下列四大特徵: 1.想像觀眾(imaginary audience):由於過高的自我意識會使青少年一直以為自己是被觀賞的對象,認為自己是眾人注意的焦點。 2.個人神話(personalfable):青少年過度強調自己情感與獨特性 (1)全能性(omnipotence):青少年相信自己在能力的表現上,是勝於其他人的,擁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例如:當處在團體之中時,高個人神話的青少年會有「眾王之王」的感覺。 (2)獨特性(uniqueness):青少年過度區分自己的感受、信念與別人的不同,認為自己的思考、感受是唯一的,是別人沒有經歷過的。即過分強調人我之間的差異性,忽略了人我之間的相似性。例如:與異性交往遭到父母反對時,青少年一定... 查看完整內容 l 艾爾楷(Elkind)認為青少年自我中心有下列四大特徵: 1.想像觀眾(imaginary audience):由於過高的自我意識會使青少年一直以為自己是被觀賞的對象,認為自己是眾人注意的焦點。 2.個人神話(personalfable):青少年過度強調自己情感與獨特性 (1)全能性(omnipotence):青少年相信自己在能力的表現上,是勝於其他人的,擁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例如:當處在團體之中時,高個人神話的青少年會有「眾王之王」的感覺。 (2)獨特性(uniqueness):青少年過度區分自己的感受、信念與別人的不同,認為自己的思考、感受是唯一的,是別人沒有經歷過的。即過分強調人我之間的差異性,忽略了人我之間的相似性。例如:與異性交往遭到父母反對時,青少年一定會認為是父母親沒談過戀愛,因此,他們無法體驗戀愛的滋味,並且有「為何沒有人了解我」的想法。 (3)不可毀滅性(indestrutibility):青少年在無法被毀滅的信念支配下,會深深影響個體對事情與言行的判斷,且產生一種錯誤的能力感(false sense of power),使得青少年往往高估自己的能耐,認為自己擁有無人可敵的抗爭力,是可以免除一切災難與不幸 3.假裝愚蠢(pseudo):大智若愚的表現; 4.明顯的偽善(apparent hypocrisy):說一套做一套。 |
21.青少年有時說一套做一套,例如:青少年可能抱怨兄弟姊妹擅闖其房間、未經允許 ..-阿摩線上測驗
This is a large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