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教甄◆公民專業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7.社會學家討論個體自我形成時,強調此形成過程無可避免會受到社會環境影響,下列 關於各學者提出自我形成歷程之敘述何者正確?
(A)佛洛依德強調本能與社會要求二者間經常衝突有待化解
(B)米德強調個人對自我形象判定乃反映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C)高夫曼重視分析個人如何透過參與團體表現個人之價值
(D)顧里強調重要他人對於個人如何看待自己所發揮的影響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困難
最佳解!
jenny 國一上 (2015/05/03)
C 高夫曼認為自我受社會約束,因此產生了客我的概念,面對他人所期望的要求,必須按照社會角色的規範來行為,才能獲得好印象。.....看完整詳解
2F
楊心豪 國二下 (2015/05/21)

(B)社會學家米德(G.H.Mead)對自我的形成,建構了豐富的理論。影響較為深遠的包括「概括化他人」、「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自發和創造的部分。是主觀的自我或思想和行動的原動力。「客我」是客觀的自我,為主我和其他人觀察、回應及評估的部份;「客我」是由社會期望和需求,以及他人社會態度組織而成,常優先考慮他人的意見。

米德認為如果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個人所屬的團體,其社會方式是嚴格的,則客我支配主我; 個人的「個性」逐漸消失,但是在一個鬆散而較無限制的環境內,「主我」的影響力則較強。

3F
楊心豪 國二下 (2015/05/21)
(D)社會學家(C.H.Cooley) 提出「鏡中的我」觀念發展,他認為鏡中的我有三部份,我們認為別人怎樣看待我們,我們想像他們如何判斷他們所看到的;以及我們對那些判斷有怎樣的感受。是透過社會化的過程。兒童經由與其他人的互動,而意識到別人對他的態度, 形成他的「自我」印象。人們在小的時候已開始感覺到父母和他人的評估,從他們的眼中,說話裏尋求出自已的影像,如父母說他很乘巧與自已連結,自已是乘的,因此應有乘巧的行為。顧里深信,一個人的自我形象與自我觀念的建立,皆須靠他人協助,從他人反應中學習來,有了社會的鏡子,始有自我觀念的確立。
結論:(B)和(D)人物對換就對了!
4F
修煉中的Yen 大一下 (2019/05/06)

顧里|鏡中之我

自我的形成來自於想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米德|主我、客我

主我:主觀的、未社會化的、易衝動的、具創造力的我。

客我:受社會普遍存在之想法影響的我,是對社會的遵從,也是社會對自我產生的控制力。社會化過程,分為以下三階段。

1. 準備階段(3歲前):受「重要他人」影響甚鉅,藉由模仿重要他人,行速行為及思想。

2. 遊戲階段(4-8歲):藉由裝扮別人角色,演練或體會不同角色的變化。但此階段僅注意自己,不在乎他人的扮演或想法。

3. 團體遊戲階段(8歲以後):開始注意其他人的角色,開始「概括他人」的過程,此階段開始自我的形成及穩定。

佛洛依德|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人格原始的身體或情緒滿足的部分。

自我:人格理性的部分。

超我:行為的最高指導原則,人格內對錯觀念的內涵部分。



7.社會學家討論個體自我形成時,強調此形成過程無可避免會受到社會環境影響,下列 ..-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