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96. 所謂「適性教育」不是給學生不同資源或機會就足夠了,更要關注給予學生的資源或機會能否被學生真正用來促進 個人發展。這就猶如給每一個人一輛腳踏車,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騎。請問此一主張即為?
(A)能力取向(capabilities approach)
(B)分析取向(analytical approach)
(C)關懷取向(caring approach)
(D)實用取向(pragmatic approach)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適中
最佳解!
ccchun 大二下 (2021/02/28)
(A)能力取向(capabilities approach) 沈恩(A. Sen)的能力取向理論 1.Rawls的「差異原則」:社會處境最不利者的利益最大化 2.Sen卻清楚指出Rawls正義理論的侷限性,也批評他具有只關心權利的平等共享,卻不關心人們擁有的自由權 因此能力取向將基本教育的目的界定為「提升個人能動性與選擇自由,並促進其幸福。」 教育活動必須同時關注三個面向: 1.教育的內在價值:實現能動性與幸福等理想。 2.教育的地位價值:調整或修正性別、種族與階級不均的問題。 3.教育的制度性價值:輸入部分應該注意教育素質與文化資本等問題;輸出部分則包括測驗結果與資格證明等問題的檢討。 考古類題: 34.偏鄉學童欠缺的可能不是額外的教育資源,而是所...
查看完整內容
4F
bat man 高三下 (2022/06/09)
促進個人發展-> 獲得能力 / 學到東西 -> 能力取向
5F
西西 高一下 (2023/03/08)

Sen「能力取向」(capabilities approach)理論

該理論的核心概念即在關注個體是否具有實踐或運用某種「功能」(function)的潛在「能力」。

簡要地說,「能力取向」理論顯然包括如下兩個層面的意義

1. 人們是否有選擇上的自由

2. 人們是否有得到「正確且有效」的資源,使他們的「潛力」或「功能」能有所發揮

 

參考資料:http://www.edubook.com.tw/OAtw/File/PDf/49276.pdf

96. 所謂「適性教育」不是給學生不同資源或機會就足夠了,更要關注給予學生的資源..-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