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空白課程&空無課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空白課程(vacant curriculum)係指不指定授課科目及內容,由學校與教師視實際需要,彈性設計符合學生需要的學習活動。空白課程是沒有課程標準依據的教學活動內容,全憑教師專業的判斷,以發展適當的教材。就學校課程的定義來說,所謂課程是指為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在教學科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時間等規定的總稱。 空白課程是課程專家為配合1993年公布的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給予學校與教師更多教學自主空間,所設計出來的配套措施。基本上,空白課程不是制式的課程,因為政府並無指定學習的內容與進度,因此,沒有教科書,也不在特別針對此一課程實施評量,只要最終能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即可。它是一種另類的教學安排方式,由教師參考學生的條件及需要,依據自己的專業判斷所訂定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 自90學年度分段實施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雖然在課程安排上與1993年版的國小課程標準以及1994年版的國中課程標準差異甚大,但仍繼承空白課程的概念,由學校組成發展委員會,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科書和教材。換句話說,政府對於某些學習活動不再指定學習內容與進度,而是由學校及教師自行決定。 空白課程是一種具有彈性的課程,但也因為具有彈性的特徵,所以可能流於學校安插空堂或補課的時間。事實上,此一課程的原先設計是希望透過教師的專業決定,設計出務實的學習活動內容,不論在目標、內容、進度都具有系統性與一貫性,絕不是用來補空堂之用;另外,空白課程的設計,也在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擺脫全然依賴教科書的窠臼,提昇教師的專業地位與權威。因此,空白課程能否發揮預期功能,學校及教師是否具備正確的認知以及應有的能力,實為關鍵。 出自:http://163.24.143.141/edu_term/view.php?ID=830 空無(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不論是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都是學校之內實實在在的存在,都是在學校實際上發生或經驗到的內容或活動。每個學校三種課程的結構不太一樣,甚至於每個學生擁有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雖然如此,這三者可合稱為「實有課程」,與其相對的,便是空無課程。 “the null curriculum”較早詳述的黃光雄將之譯為「懸缺課程」;黃政傑譯為「空無課程」;歐用生稱之為「空白課程」。在美國專家艾斯納(E.W.Eisner,1979)出版的<教育想像:學校課程的設計與評鑑>(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一書中,首度提出「懸缺課程」(the null curriculum)的概念。艾斯納從藝術教育角度檢視課程時,發現學校課程中遺漏了許多重要的應納入課程範圍的能力、知識與態度,並視之為「空無課程」。 換言之,空無課程是指學校課程中所缺乏,該有而未有、應教而未教的部分。例如職業學校課程修定時,有人提到目前職校課程缺乏史地、音樂和美術;另外也有人主張職校應教授勞工有關法令,讓學生了解做為勞工的權利和義務。艾波(Apple,1979)曾指出,學校的科學和社會兩科,其內容只教和諧面,不教衝突面等,以上所云史地、音樂、美術、勞工法令、衝突面等,都是有關學校的空無課程。 空無課程的概念,是在探討學校「不教什麼」,產生了什麼結果,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學校不教什麼,和學校教什麼,同等重要。 空無課程的探討可分為三個層面(黃光雄、楊龍立,2001:40~41): 1.學校教育忽略的心智能力:就心智而言,學校教育當前注重的是邏輯分析和演繹推理的過程,而忽略了培養隱喻的及想像的思考方式。因此,隱喻及想像思考構成了學校的空無課程。 2.學校課程遺漏的科目或教材:就科目或教材而言,大可大到整個科目的忽略,小可小到部分教材的遺漏。 3.學校教育疏忽的情意陶冶:就情意領域而言,此一層面包括價值、態度及情緒等等。目前學校教育著重的是認知歷程的發展,對於情意的層面不是忽略,就是無能為力。因此,情義領域成為學校課程的空無課程。 空無(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不論是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都是學校之內實實在在的存在,都是在學校實際上發生或經驗到的內容或活動。每個學校三種課程的結構不太一樣,甚至於每個學生擁有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雖然如此,這三者可合稱為「實有課程」,與其相對的,便是空無課程。 “the null curriculum”較早詳述的黃光雄將之譯為「懸缺課程」;黃政傑譯為「空無課程」;歐用生稱之為「空白課程」。在美國專家艾斯納(E.W.Eisner,1979)出版的<教育想像:學校課程的設計與評鑑>(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一書中,首度提出「懸缺課程」(the null curriculum)的概念。艾斯納從藝術教育角度檢視課程時,發現學校課程中遺漏了許多重要的應納入課程範圍的能力、知識與態度,並視之為「空無課程」。 換言之,空無課程是指學校課程中所缺乏,該有而未有、應教而未教的部分。例如職業學校課程修定時,有人提到目前職校課程缺乏史地、音樂和美術;另外也有人主張職校應教授勞工有關法令,讓學生了解做為勞工的權利和義務。艾波(Apple,1979)曾指出,學校的科學和社會兩科,其內容只教和諧面,不教衝突面等,以上所云史地、音樂、美術、勞工法令、衝突面等,都是有關學校的空無課程。 空無(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不論是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都是學校之內實實在在的存在,都是在學校實際上發生或經驗到的內容或活動。每個學校三種課程的結構不太一樣,甚至於每個學生擁有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雖然如此,這三者可合稱為「實有課程」,與其相對的,便是空無課程。 “the null curriculum”較早詳述的黃光雄將之譯為「懸缺課程」;黃政傑譯為「空無課程」;歐用生稱之為「空白課程」。在美國專家艾斯納(E.W.Eisner,1979)出版的<教育想像:學校課程的設計與評鑑>(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一書中,首度提出「懸缺課程」(the null curriculum)的概念。艾斯納從藝術教育角度檢視課程時,發現學校課程中遺漏了許多重要的應納入課程範圍的能力、知識與態度,並視之為「空無課程」。 換言之,空無課程是指學校課程中所缺乏,該有而未有、應教而未教的部分。例如職業學校課程修定時,有人提到目前職校課程缺乏史地、音樂和美術;另外也有人主張職校應教授勞工有關法令,讓學生了解做為勞工的權利和義務。艾波(Apple,1979)曾指出,學校的科學和社會兩科,其內容只教和諧面,不教衝突面等,以上所云史地、音樂、美術、勞工法令、衝突面等,都是有關學校的空無課程。 空無(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不論是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都是學校之內實實在在的存在,都是在學校實際上發生或經驗到的內容或活動。每個學校三種課程的結構不太一樣,甚至於每個學生擁有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雖然如此,這三者可合稱為「實有課程」,與其相對的,便是空無課程。 “the null curriculum”較早詳述的黃光雄將之譯為「懸缺課程」;黃政傑譯為「空無課程」;歐用生稱之為「空白課程」。在美國專家艾斯納(E.W.Eisner,1979)出版的<教育想像:學校課程的設計與評鑑>(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一書中,首度提出「懸缺課程」(the null curriculum)的概念。艾斯納從藝術教育角度檢視課程時,發現學校課程中遺漏了許多重要的應納入課程範圍的能力、知識與態度,並視之為「空無課程」。 空無(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不論是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都是學校之內實實在在的存在,都是在學校實際上發生或經驗到的內容或活動。每個學校三種課程的結構不太一樣,甚至於每個學生擁有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雖然如此,這三者可合稱為「實有課程」,與其相對的,便是空無課程。 “the null curriculum”較早詳述的黃光雄將之譯為「懸缺課程」;黃政傑譯為「空無課程」;歐用生稱之為「空白課程」。在美國專家艾斯納(E.W.Eisner,1979)出版的<教育想像:學校課程的設計與評鑑>(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一書中,首度提出「懸缺課程」(the null curriculum)的概念。艾斯納從藝術教育角度檢視課程時,發現學校課程中遺漏了許多重要的應納入課程範圍的能力、知識與態度,並視之為「空無課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懸缺課程空無課程空白課程null curriculumE.W.Eisner空無(懸缺)課程系統性與一貫性自90學年度分段實施艾斯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