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行動者網絡理論(ANT, Actor-Network Theory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名詞釋義:【101高考】 行動者網絡理論(the actor-network theory)(5分)   行動者網絡理論(ANT, Actor-Network Theory)是科技與社會研究領域極具概念原創性的流派之一。行動者網絡理論的主要創建者,分別是法國的拉圖(Latour)、卡隆(Callon),以及英國的洛爾(Law)。自一九八零年代中期起,拉圖、卡隆與洛爾陸續提出一整套關於分析科學事實(scientific facts)與技術人造物(technological artifacts)的新觀點。他們認為,不需要也不應該以預設之「社會」實體,作為解釋科技現象之基礎。在這意義上,行動者網絡理論極具革命性與爭議性;行動者網絡理論(ANT)固然如科學知識的社會學(SSK)取向一樣,質疑各種「科技決定論」,但行動者網絡理論同時也質疑各種「社會決定論」。此一過程中,雙方爭辯甚久,從SK「強綱領」之不同解讀,擴及社會世界理論關於「社會世界」與「轉譯邊界物」之提議,本課程也將選取爭辯過程中數篇代表性的著作。         無論如何,在早期里程碑著作〈行動中的科學〉一書,拉圖已將行動者網絡理論關於異質聯結、轉譯、文本銘刻的修辭學、人與非人(human and nonhuman)之網絡穩固化等觀點完整鋪陳出來。隨後,來自行動者網絡理論陣營內部也不斷藉由科技個案來澄清並周延化這些觀點。關於何謂轉譯、何謂轉譯過程的必要通過點與有效代言人、何謂興趣、何謂非人的能動性,陸續澄清。及至晚近,拉圖由物質符號學(material semiotics)進一步轉向質疑「社會」的實體性,更強調符號的聯結與取代,以及各種「混種化」的過程。洛爾則由人與非人的異質聯結出發,整體質疑方法的必要性、也質疑ANT概念的必要性,反之,更為崇尚就每一科技個案找出足以呈現「複雜性」的分析方式。卡隆則將網絡的觀點,由「科技/社會網絡」,轉向推進為「科技/經濟網絡」。   文出:行動者網絡理論 -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行動者網絡理論卡隆(Callon)拉圖(Latour)洛爾(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