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教育研究的典範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啟蒙運動帶動19世紀科學實徵主義的勃興;20世紀60年代之後,實徵主義受到現象學、詮釋學、符號互動論、批判論等思潮的衝擊,開始出現不同的研究典範。關於教育研究的典範有二: 一、 強調「經驗分析」的模式,重視計量與統計的應用,以標準化工具和程序進行研究,目的在於探索、描述、說明、預測或分析教育現象及問題,建立客觀而普遍的知識體系(2)量化研究的基本特點:p.182(3)量化研究方法有「實驗法」:一種控制無關的干擾變項或混淆變項之下,探討自變項和依變項之間因果關係的研究方法;「調查法」:透過系統的抽樣方法,利用親訪、問卷、電話或網路等工具,蒐集調查目的所需的資料並進行分析,藉以推論母群體的特性或歸納研究發現;「內容分析法」:指以客觀、系統的研究結構和步驟,對於文件、課程、教材及傳播的內容進行分析,以獲取研究結論和研究發現的方法;「行動研究」:起源於社會學研究,強調教師就是研究的參與者,在教育情境中透過行動實踐,從事自我反省性的研究,目的是一方面促進教育環境的提升,另一方面增進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pp.183-7) 二、強調教育活動是具交互主體性的關係,非如因果關係或事實描述的量化研究(2)質化研究的基本特點:p.188(3)質化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包括未涉入的觀察、涉入的觀察、觀察性的涉入或涉入性的觀察等三種主要類型;「訪談」:主要分為反應性訪談,如個別訪談,以及資料提供性訪談,如口述歷史等二種類型;「文件分析」:可分為編纂或編輯、描述性的敘述、詮釋性的敘述等三種類型;「個案研究」:以特定的個體、組織團體或事件為對象,針對特定的行為、問題或發生始末進行研究的方法,有探索性(為何)、描述性(如何)、解釋性(因何)三種類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教育研究的典範內容分析法實驗法強調教育活動是具交互主體性的關係教師就是研究的參與者標準化工具行動研究觀察法調查法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