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人文課程方案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歷程模式與英國「人文課程方案」 l Stenhouse 人文課程方案(The Humanities Curriculum Project) (一) 發展背景 l 受到蘇聯發射人造衛星所引起的恐慌之影響 l 西方社會課程設計的主要論點認為:學學應提早認識有關專家學者對認知思辨功能的理解,且企圖經由培養教師的教學藝術能力,以增進學生探究發現的學習方式,將有助於教育知識內容的改進(黃光雄,民89) l 由英國教育與科學部的學校課程和考試審議委員會贊助的課程方案 (二) 課程目標 l 1970年代英中央政府主導,擬議延長國民教育年限至十六歲之前置實驗課程 l 此一教育政策的目的:提昇人類相關領域的理解能力、辨識能力及判斷能力 l 此方案的目的:幫助青少年學生,發展人類的理解能力,以幫助學生理解社會境與人類社會行動所引發之社會價值與道徵的爭議問題(Elliott,1983) (三) 課程領域 l 人文學科是一種核心課程的要素,在課程表上可以是一門單獨設立的學習科目,也可以是融合英文、歷史、地理、宗教教育與社會研究的一種融合課程(Stenhouse,1983) l 統整的學習研究核心 (四) 課程規劃 此課程改革規劃歷程(Stenhouse,1983): 1.選擇一套嚴謹的教育政策說明以陳述課程的相關問題領域 2.找出此種政策性的陳述說明與教室教學實務的邏輯相關性 3.嘗試發展一種策略 4. 進行實驗學校的個案研究,以提出研究假設 5. 利用個案研究的經驗,以設計課程推廣的歷程 6. 利用個案研究以及測驗評量等評鑑 (五)改革原則 1.以學校為單位,即有效的課程方案須由學生、教師、家長所在的地方學校層次,並結合校外的學生學習經驗來進行課程發表 2.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乃來自於多元文化方民主社會當中教育歷程的程序原理(黃光雄,民89) (六)教育歷程 l Peters主張教育目的即教學之「程序原理」的規劃,而非學習的最後產品與結果(Peters,1959) l Stenhouse主張教育是一種成功的知識引導與馬智慧的啟發,因此,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無法加以事前精密的預測的 (七)程序原理 l 此模式的課程設計的程序原則,基於五個邏輯前提(Elliott,1991): 1.應在教室課堂上,與學生一同處理「爭議」的議題 2.在進行「爭議」領域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應遵守中立之規準 3.「爭議」領域之探究方式,應是進行討論,而非注又式的教導 4.討論進行中,教師應鼓勵並保護各種歧見,而非一味企圖達成共識 5.教師身為討論主持人,應承擔維護學習品質之責任 l 主張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採用學生探究為依據的學習方法及以教師研究為依據的教學,重視開放、非正式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教師是促進者,以學習者為中心..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人文課程方案StenhouseThe Humanities Curriculum Project探究發現核心課程歷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