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聽過精神分裂症、或是人格分裂症,不少人常將此兩種搞混,甚至聽到某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就對他離越遠越好,似乎深怕他們會有暴力傾向或是會傷害他人,事實上,這兩種不但是不同的精神病症,且根據統計顯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過半案例可以完全康復,和普通人一樣生活,也因此倡議正名為「思覺失調症」,呼籲民眾不再畏懼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遭民眾誤解 倡議改名更中立
根據中市衛生局精神患者列管統計:截至103年4月16日止約有1萬109人罹患精神疾病,其中有5,304人是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約佔了52.46%,如果沒有規律用藥,將可能導致病症復發,甚至恐造成永久性大腦傷害。
精神分裂症是包括認知、行動、感覺等方面退化和扭曲的病症,患者會出現語無倫次、幻聽幻覺的症狀,常被誤聯想為暴力傾向,導致民眾一聽到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症,而在無意識下對他們產生恐懼、害怕等表情,有的甚至怕到不敢接觸他們,漸漸被塑造成永久不癒的心智障礙,導致患者遲遲無法勇敢就醫治療。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倡議為「思覺失調症」的用意,主要是要告訴民眾,患者會出現幻覺、妄信,思路紊亂而令語言不清,是因腦部有多條不同的神經線,神經線的溝通是靠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若是失去平衡,就會造成失調、影響思想。
美國精神科醫師丹尼費雪表示,20多年來的研究,發現患者只要積極的復健、治療,仍可和一般人一樣生活、工作、讀書、結婚、生子,包括完成人生的夢想也是輕而一舉的事,甚至有超過一半的個案幾乎完全康復。如果患者需持續且規律性用藥方能控制病症,家屬多關心病人、支援病人,讓他繼續接受治療,就有機會讓他們重新展開新人生。
【小辭典/思覺失調症】
即指精神分裂症,包括認知、行動、感覺等方面退化和扭曲的病症,患者會出現語無倫次、幻聽幻覺的症狀,過去常被誤認為「中邪」、人格分裂,易有負面印象,因此近年來醫界倡導以思覺失調症取代精神分裂症,希望藉此讓民眾更認識這類疾病,協助患者經適當的治療而獲得穩定控制,甚至回歸社會與正常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