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檢定(教檢)◆中等學校◆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舊名:青少年發展與輔導)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17.王老師想運用獎勵方式來鼓勵學生學習,因此在分組前宣布表現最好的一組將可獲得 禮券。王老師發現執行後效果不錯便繼續運用此方式,但學生卻變得意興闌珊。以下 哪一個效應較能說明這種現象?
(A)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B)強亨利效應(John Henry effect)
(C)目標趨近效應(goal gradient effect)
(D)過度辯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困難
最佳解!
Samoyed 高三下 (2024/06/20)
解釋各效應及舉例: A. 馬太效應 (...


(內容隱藏中)
查看隱藏文字
3F
(2024/06/22)
(A) 馬太效應 (Matthew effect):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優勢者因為已有的優勢而越來越有利。
(B) 強亨利效應 (John Henry effect):控制組不甘示弱,與實驗組一較長短,因此控制組的表現,優於平常的表現。
(C) 目標趨近效應 (goal gradient effect):當人們接近達成目標時,他們會更加積極地努力。
(D) 過度辯證效應 (overjustification effect):原本由內在動機驅使的行為,因為外在獎勵而減弱或消失。
 
在這個情境下,學生原本可能是出於內在的動機而努力學習,但當他們開始獲得外在的獎勵(如禮券)後,他們的內在動機可能會被削弱,因而導致對學習的興趣和投入減少,甚至變得不願意再繼續參與。-->(D)
4F
Elean Xiao 高三下 (2024/10/03)

過度辯證效應 指的是當外部獎勵(如禮券)被用來激勵本來有內在動機的行為時,內在動機可能會減弱,因為個體開始將行為與外部獎勵聯繫起來,而不是因為他們本身對該行為感興趣。學生一開始可能因為學習本身或競爭樂趣而投入,但隨著外部獎勵(禮券)被持續使用,學生逐漸失去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只關注外在回報,這就導致了他們的興趣減退。

(A) 馬太效應 (Matthew effect):指的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與學生的學習動機變化無關。 (B) 強亨利效應 (John Henry effect):指的是當個體感知到競爭威脅時,會努力超越機械或其他競爭者的效應,與此情況不符。 (C) 目標趨近效應 (goal gradient effect):指的是個體接近目標時,動機會增加...
查看完整內容

17.王老師想運用獎勵方式來鼓勵學生學習,因此在分組前宣布表現最好的一組將可獲得..-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