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因生理代謝功能下降,常有肥胖合併慢性疾病的困擾,但年邁體衰的他們適合採行與年輕人相同的快速減重方式嗎?醫師表示,65歲以上老年人若快速減重,減脂效果有限,卻會加速減少肌肉,引發「肌少症」,導致的死亡風險比心血管等慢性疾病來得大。
老年人稍微胖 快速減重易致肌少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多數人認為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但研究發現需經長時間累積才會發作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變,對中年肥胖患者的健康影響比較大;反觀,65歲以上老年人,因不當減重所引起的肌少症,或肺炎感染、骨折等疾病,因病程發展較快,所引發的死亡風險反而比慢性病更高。
若想要更長壽,陳亮功醫師建議BMI介於23至25、體態略微豐腴的老年人,不要刻意減重。老年人本來就有新陳代謝速度慢的問題,若以不健康的方式快速減重,不僅體重減輕和消脂的效果有限,更可能因不當減重,減去肌肉中的蛋白質,
造成肌肉組織流失、大腿肌肉支撐的力量變小,導致肌少症,加重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增加骨質疏鬆、跌倒骨折和死亡機率。
瘦子比胖子短命 原因未必是肌少症
不過,衛生署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許雅雯表示,肌少症和體重過胖應分為兩個病症檢視。肌少症是因肌肉減少所引發的疾病;但體型胖卻有體脂肪多和少的差別。單靠BMI做為「減重增加肌少症風險」的證據不夠充足。
雖然國外針對老人養護之家的研究曾發現BMI低於20的老年人,比肥胖的老年患者更短命,但死亡原因不一定是肌少症。許雅雯醫師表示,臨床上發現瘦子比胖子活不久的情況,多發生於癌症、洗腎病患。
老年人運動 增加肌肉比消脂更重要
許雅雯醫師表示,肥胖老人要長壽,仍需適度運動。然而,此時的運動目的性,增加肌肉量、促進行動力、訓練平衡感的重要性遠勝於消脂,意即是老年人做減重運動時,應避免為了快速降低脂肪而選擇不當的運動方式,反而加速肌肉蛋白質流失,導致肌少症。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包括:
1. 阻力型:動作需肌肉用力對抗阻力,避免肌肉鬆弛,增加瘦肉量,如舉重、彈力繩撐拉運動等。
2. 耐力型:運動需持續10分鐘以上者,可訓練肌耐力和心肺功能,如健走、騎腳踏車等。
3. 姿勢平衡型:訓練全身性平衡感,如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