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大腦分區構造(表達失語症、接受型失語症)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早期的研究是由病人有說話上的問題而發現腦子參與在語言的功能。 失去說話的能力稱做「失語症」。古希臘人發現,腦部損傷會導致失語症。 幾世紀以後,1836 年Marc Dax 描述了一組不能適當地講話的的病患。 Dax 報道所有這些患者他們的腦子的左邊都有損傷。 1861 年又過了四分之一世紀以後,保羅˙布洛卡(Paul Broca)描述了只能說一個字\'\'Tan\'\'的一名患者 。因此,布洛卡 叫這病患\'\'Tan\'\'。當Tan 死了,布洛卡檢查了他的腦子和發現有左前腦皮層有一個區域有損傷。 腦子的這個區域後來就被稱之為「布洛卡區」(Broca\'s area)。 1876年 卡爾˙韋尼克(Karl Wernicke)發現對腦子的另一個區域的損傷也會造成語言問題。 「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是在布洛卡區比較後方集下方的位置。 實際上, 韋尼克氏區是在顳葉後方的位置。 布洛卡區和韋尼克氏區由神經纖維束「arcuate fasciculus 」連接稱。 arcuate fasciculus 損傷導致的病症叫做「傳導失語症」。 患有傳導失語症的人能聽的懂語言,但他們的講話雜亂無章無且法複誦字詞。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失語症Paul Broca大腦分區構造布洛卡布洛卡區接受型失語症表達失語症韋尼克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