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溝通分析理論(艾瑞克伯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溝通分析理論 艾瑞克伯恩博士在1960年代發展了溝通分析理論,他的腳本理論,對於腳本的定義如下:「這是人們早期的一種程式化,引導人們在其一生之中,決定該如何生活的一種早期程式,這種人生計畫通常是無意識地發展到一個程度的」(伯恩,1972, p. 419)。伯恩所用的公式,則表現如下:早期父母影響(EPI)─→程式(Pr)─→順從(C)─→最終決定(Payoff)早期父母影響通常也包括了社會的影響力。程式則是一種示範行為,孩子們從父母或類似父母親角色身上學習到,並被鼓勵加以學習的行為。順從則表示孩子們適應並符合程式的過程。最終決定則是孩子對其一生計畫的最後結果。最後結果存在著各種不同可能性。或許是正面的,例如成功、快樂、以及享受被愛;也或許是負面的,例如失敗、悲傷、寂寞、孤獨,而且一生煩惱不斷。   現實治療理論令威廉葛拉瑟對精神分析學感到最無力的時候,是他從事青年人的邊緣工作,由於佛洛依德強調心理病是因為過去的經驗及於六歲前部分需求未能滿足所引致,因此,他認為人是無需為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故此,當威廉葛拉瑟處理年青人問題時,年青人往往會以不是自己的責任為藉口,逃避放變自己的行為。結果他提出現實治療法這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並且首先在學校裡推行。到了1970年後期,威廉葛拉瑟受到William T. Powers的影響,在現實治療法中加入控制理論,用以解釋人的行為是受到內在知覺所控制,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要,現實治療法因此形成系統法的理論。其後威廉葛拉瑟在妻子的協助下,編著新書《控制理論在現實治療的實踐:個案研究》,將現實治療法推廣至青少年、亂倫受害者、囚犯等人士。1998年,威廉葛拉瑟..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EPIPayoff溝通分析理論現實治療理論艾瑞克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