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系統預告】阿摩線上測驗即將限制同一組阿摩帳號同時上線使用,暫定上限為兩人(不分網頁和App),當有第三人使用時,會跳出相關提醒,實際施行時間會再提前公告。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家庭治療結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家庭治療結構 治療焦點在家庭結構與組織:個體症狀是家庭結構失調的副產物,結構改變了,個人問題才可減輕   一、 主要概念 (一) 家庭結構:是一系列看不到的功能性要求或規範,掌控著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藉著觀察成員何時、用什麼方式/規則、和誰互動,即可評估家庭結構。特別重要的是「階層性結構的適切性」。 (二) 家庭次系統: 1. 家庭由各種次系統組成,每個人在不同次系統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2. 這些家庭次系統受到家庭規則和界限的限定 3. 次系統具有適當的任務和功能 4. 當一個次系統的家庭成員佔據或侵犯到另一個不屬於他的次系統,往往會造成結構的困擾   二、 界限 (一) 保護並提昇個人、次系統、及家庭整體性的情緒界線,稱為界限 (二) 界限控制個人與他人的接觸量﹔以光譜的型態來看,一端視僵固界限(疏離型),另一端視鬆散界限(糾纏型)。 (三) 疏離的結構使成員在家庭中變的孤立,在社會上也是。糾纏型的界限,父母的關心造成子女的依賴、失去獨立。 健康的界限是彈性、根據需要調整家庭結構,以滿足成員成長的需要   三、 治療目標 (一) 降低功能不良的症狀 (二) 調整家庭互動規則,建立更適當的界限來引導家庭結構的改變 1. 讓家庭成員從刻板的角色與功能中解放出來,動員家庭資源,應付壓力與衝突 2. 創造一個有效率的階層性結構 (三) 本取向強調治療的行動,而非領悟﹔修正現有的家庭組織,而非探索或解釋過去的經驗 (四) 強調互動結構,而非互動的內容   四、 治療者的角色與功能 (一) 以領導者的角色進入家庭:先融入家庭成員中與其一起互動,很快地成為舞台導演,安排場景、腳本,下達指令給成員,觀察成員互動結構,支持好的互動型態,挑戰不適當者,並且進一步澄清,所以必須在和家庭通融與協商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二) 描繪家庭的互動結構 (三) 適當的介入,轉化無效率的結構(僵化的互動模式往往是家庭應付各種壓力情境而形成的) 五、 技術: (一) 融入:關懷每一個成員的需求,配合家庭方格,獲得信賴,建立治療同盟的合作關係﹔融入的目的不在解決家庭中特定的問題,而是調整家庭運作方式,包括改變有缺陷的階層性制度。所以治療者須善用「自我」的特性,對各種不同的參與程度都感到自在﹔有時像教練,有時和特定成員結盟,進行「失衡」歷程,即治療者將權力借給某個成員,打破家庭的僵持狀態 (二) 製作家庭圖:確認家庭結構是僵化會鬆散 (三) 重演行動(enactments):要求成員將發生在家庭中的衝突情境扮演出來,藉此觀察成員的互動,衡鑑家庭結構。 過程中,治療者也會阻止一些既存的互動型態,確認家庭對於新規則的調適能力﹔而不是停滯在討論問題的階段 (四) 架新框:以新的觀點詮釋問題,讓潛在的結構問題浮現出來,並且避免不至於讓某一個成員遭受過度的指責,讓大家擔負起解決問題的責任   六、 評論 (一) 本模式有主動、指導、及思慮週延的特性,技術朝向折衷取向 (二) 很適合父權特徵的價值觀 (三) 失衡歷程的技巧,常是偏袒男性、犧牲女性,即使在衝突或危機中也是如此 (四) 治療歷程會延伸至更廣大的社會系統,值得稱許   [PDF]  家族治療各學派理論比較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家庭次系統家庭治療結構家庭結構失調界限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