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李白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邱。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1.「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A)二者之愁皆屬鄉愁 (B)二者皆為憂讒畏譏 (C)前者思家,後者思君 (D)前者思鄉,後者思友   2.「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邱。」意思近似的詩句是 (A)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B)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C)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D)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3.「二水中分白鷺洲。」意謂 (A)二水中間分成兩個白鷺洲 (B)二水沖積而成白鷺洲 (C)白鷺洲把江水一分為二 (D)江水把白鷺洲一分為二   【說明】 李白生性狂放、瀟洒,所以不太寫講究格律謹嚴的七律。〈登金陵鳳凰臺〉是他少數作品中較為有名的一首,據說還是模仿崔顥的〈黃鶴樓〉寫的。所以我們讀這首詩時,可以拿崔顥的那一首來比較。〈黃鶴樓〉的前四句是這樣: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四句一氣直下,全部以黃鶴為中心(四句中三句有黃鶴),而歸結於黃鶴不可復見(白雲悠悠)。同樣的意思李白只寫了兩句(但鳳凰仍出現三次):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後面則接著寫: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邱。 好像彼此之間不甚有關聯。其實是有的,只是不太容易看出而已。崔顥的黃鶴是仙人的意象,而李白的鳳凰則可以聯想到人世間的帝王及其顯貴大臣(龍、鳳在中國一向具有這種象徵意義的)。而且,剛好金陵又是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建都之地,而如今六朝早已煙消雲散。那麼,鳳凰的一遊不正如六朝的短暫繁華嗎?鳳凰的一去不復返不正如六朝興盛的不可復睹嗎?如此一來,三、四句所說吳宮花草、晉代衣冠不是很自然的接上「臺空江自流」嗎?就後四句而言,〈登金陵鳳凰臺〉和〈黃鶴樓〉完全一致。〈黃鶴樓〉云: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則云: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前兩句同樣寫望遠,即前人所謂「竭盡目力,勞勞望遠」,但崔顥所見亦只是武漢(黃鶴樓所在地),不見家;李白所見亦只是金陵,不見長安。兩人的不同,除了寫景的風格之外,就是一個想家,一個想長安罷了。 最後,我們還要知道,「浮雲」與「日」在古詩詞中是另有意義的。「浮雲」指的是奸邪;「日」指的是天子,因浮雲蔽日,而忠臣遂不得接近皇帝。所以詩人才有「長安((天子所在地)不見使人愁」的感嘆。詩人原是很得唐玄宗的寵信的,然而因奸邪的進讒,才迫不得已離開長安。 (節錄自長橋出版社〈唐詩賞析編──江南江北,呂正惠賞析〉)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登金陵鳳凰臺〉是他少數作品中較為有名的一首吳宮幽徑浮雲蔽日鳳凰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