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社會流動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l 社會流動類型-從流動方向分:   1.  水平流動(Horizontal Mobility):在相等或類等級的社會皆呈之間橫向流動,如:種姓制度   2.  垂直流動(Vertical Mobility):在不同等級社會階層之間向上或向下流動。   l 社會流動類型-從流動代距分:   1.  代內流動(經歷性流動)(Intrageneration Mobility):個人生涯中社會階層的變動。   2.  代間流動(Intergeneration Mobility):父子兩代間社會階層的變動。   l 社會流動類型-從透過教育過程而產生的流動分(美國心理學家杜納):   1.  贊助性社會流動:兒童進入一個經過選擇的學校,得到贊助與支持,後來得以透過這個教育系統獲得菁英的地位與成就。   2.  競爭性社會流動:個人為獲得教育或社會上的有利條件,不斷地與別人進行公開競爭,個人需要憑藉自己的才華與努力參與競爭才能獲致菁英地位。   l 社會流動類型-從流動的模式分:   1.  封閉式的社會流動模式:社會地位有固定的組織,沒有特殊原因不會變動。社會地位完全由血緣決定,生在哪一個階級就終生屬之,屬於「歸屬性地位」。這種社會流動毫無垂直流動,頂多水平流動。   2.  開放式的社會流動模式:可經由自身的努力而改變地位,屬於「獲致性地位」,不為其出身的家庭或團以地位所決定,有水平、社會、世代間流動。   3.  折衷式的社會流動:社會非全開放也非全封閉,例如中國傳統帝制社會,皇帝之下的諸侯是世襲的,平民無法爭取到這個階層,但可經由科舉被延攬為士大夫,士大夫以下是開放的社會流動模式。(參考陳嘉陽p200-201)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