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僕】摩檸Morning>試卷(2009/05/09)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題庫 下載題庫

95 年 - 澎湖縣95學年度國中教師甄選教育專業知識試題#12 

選擇:50題,非選:0題
立即測驗 
我要補題 回報試卷錯誤
1.1、正式學校教育之所以能發揮功效,是具備充足的要素,下列何者不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A)受教者 
(B)受教者的父母 
(C)施教者 
(D)課程


2.2、依照皮亞傑(JeanPiaget)的「認知發展論」,認知發展正常的國民中學學生的認知發展階段是屬於:
(A)形式運思期 
(B)感覺動作期 
(C)前運思期 
(D)具體運思期


3.3、柯爾柏格(LawrenceKohlberg)認為人的道德發展可分為「三期六階段」,如依年齡來看國民中學學生的道德發展,比較可能的階段是:
(A)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B) 相對功利取向 
(C)社會法制取向階段
(D)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4.4、教育在整體社會體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教育是:
(A)投資 
(B)消費 
(C)既是投資也是消費 
(D)既不是投資也不是消費


5.5、教育是形成民主政治的條件,一個社會教育水準的高低會影響其民主政治的發展,所以教育是民主政治的:
(A)必要條件 
(B)充足條件 
(C)既是必要條件也是充足條件
(D)既不是必要條件也不是充足條件


6.6、學校本位課程(school-basedcurriculum),是指由學校本身對於學生之學習內容或活動所進行設計、實施和評鑑的課程,它應以下列何者為核心:
(A)學校 
(B)社區 
(C)校長 
(D)教師


7.7、國民中學教育強調五育並重,在五育中主要功能誘導人生,使學生趨向於精神發展的向上提昇的是: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群育


8.8、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學生學習表現加以觀察、記錄或測量的評量是:
(A)總結性評量 
(B)形成性評量 
(C)標準參照評量 
(D)常模參照評量


9.9、依據「教育基本法」第二條之規定,教育權之主體屬於:
(A)中央政府 
(B)地方政府 
(C)各級學校 
(D)人民


10.10、為幫助偏遠及社經水準較低地區國民中學有效推展校務,政府訂頒特別計畫,編列專款補助該類學校經費供充實必要設施、辦理相關活動,以豐富其教育內涵而能增進教育機會的實足均等,所指的計畫是:
(A)小班小校計畫 
(B)新校園計畫 
(C)教育優先區計畫 
(D)潛能開發計畫


11.11、學校實施道德教育,不設專門科目而由施教者隨機施教的教學方式,稱為:
(A)啟發教學 
(B)討論教學 
(C)直接教學 
(D)間接教學


12.12、康德(IKant)的道德學說屬於主內派,他主張道德教育訓練:
(A)習慣的養成比意志訓練重要 
(B)意志訓練比習慣的養成重要
(C)習慣的養成與意志訓練都不重要 
(D)習慣的養成與意志訓練同樣重要


13.13、教師教學如要有效,必須採行適當的教學途徑,請問下列何者不是有效教學應有的途徑?:
(A)給予學生高度的期望 
(B)採用多樣教學法 
(C)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D)使用適當的發問技巧


14.14、從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下列何者是人格發展的基礎?
(A)天賦資能 
(B)早期生活經驗 
(C)學習成就 
(D)閱讀相關書刊


15.15、從教育的目的、組織和方法的角度來看實施群育就是使教育:
(A)道德化 
(B)學習組織化 
(C)社會化 
(D)美感化


16.16、在現今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實施環境教育,是相當重要的課題,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環境教育的主要目的?
(A)啟發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知覺 
(B)培養學生對環境良好的態度
(C)促進學生環境行動 
(D)培養學生觀賞環境之美


17.17、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就教育而言是指教學應重視:
(A)學習環境 
(B)學習興趣 
(C)學習方法 
(D)因材施教


18.18、「教師參加在職進修及從事教學相關之研究」,就「教師法中」的「權利義務」一章而言,屬於下列那項?
(A)是教師的權利,而非教師的義務 
(B)非教師的權利,而是教師的義務
(C)是教師的權利,也是教師的義務 
(D)非教師的權利,也非教師的義務


19.19、以下何者非教育基本法中提示之教育的實施原則:
(A)教育機會平等原則 
(B)教育中立原則 
(C)國民教育小班小校原則
(D)廣設高中大學原則


20.20、教育部公布「94-97年的施政主軸」包括哪四大綱領:A「培養現代國民」、B「建立臺灣主體性」、C「拓展全球視野」、D「強調多元文化」、E「強化社會關懷」
(A)BCD 
(B)ABCE 
(C)ABDE 
(D)BCDE


21.21、下列敘述何者為「課程即經驗」的主張?
(A)重視教科書的發展 
(B)視學生為學習的中心 
(C)課程是一系列目標的組合
(D)強調須先計畫的觀點


22.22、學校的各科教師列出整個學期要教的主題,再將這些主題授課順序重組,使得性質相近的主題和內容可以在同一時段中學習,這是什麼課程?
(A)活動課程 
(B)廣域課程 
(C)經驗課程 
(D)相關課程


23.23、澎湖縣的學校如果以「花火節」作為學校課程設計的主題,那麼這是屬於哪一種主題設計?
(A)事件主題 
(B)概念主題 
(C)論題主題 
(D)時令主題


24.24、以下對於創造力的陳述,哪一項是對的:
(A)是種聚斂式的思考 
(B)屬於左腦功能運作 
(C)是種擴散式的水平思考方式
(D)以上皆是


25.25、知識社群(community)的理念應用於教育情境中,與下述何者最為接近?
(A)協同教學 
(B)動態評量 
(C)課程統整 
(D)行動研究


26.26、學習者獨自獲得各種訊息,然後將他們與已有的知識相關聯,納入現有的認知結構中,這是屬於哪種有意義的學習?
(A)接受式學習 
(B)發現式學習 
(C)符號學習 
(D)刺激反應學習


27.27、設計「雙向細目表」作為命題的藍圖,可提高試題的何種效度?
(A)預測效度 
(B)建構效度 
(C)內容效度 
(D)表面效度


28.28、布魯納提倡的「發現教學法」,強調學生要能主動發現下列何種學習內容?
(A)價值規範 
(B)學習方法 
(C)學科結構 
(D)概念原則


29.29、對於上課故意搗蛋的同學,老師採取不理睬的態度,是運用下列何種原則?
(A)同化原則 
(B)調適原則 
(C)消弱原則 
(D)增強原則


30.30、相互教學法(ReciprocalTeaching)中,教師扮演何種的角色?
(A)教學者 
(B)傾聽者 
(C)促進者 
(D)旁觀者


31.31、在教學歷程中,教師藉由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思考、歸納而自行獲得答案,此種教學方法是屬於:
(A)直接式教學 
(B)講授式教學法 
(C)發現式教學 
(D)個別化教學法


32.32、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是屬於下列哪種方式教學?
(A)合作學習 
(B)討論教學 
(C)分組學習 
(D)團體教學


33.33、以下對於「新教育社會學」的敘述最為正確?

(A)理論觀點傾向社會功能的鉅觀分析 

(B)探討社會優勢群體的價值,透過學校教育傳遞給學生

(C)知識的獲得係透過文化的傳承

(D)社會階級對於學生學習的影響力甚微


34.34、主張回歸基本學科的教育思想是基於何種哲學?
(A)人文主義 
(B)永恆主義 
(C)進步主義 
(D)精粹主義


35.35、下列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不論學生所屬是何種性別、種族、文化、社會階級或有其他特殊性,其教育的機會是平等的
(B)針對少數團體學生給予特別輔導,融合主流社會
(C)係指雙語教學,使新移民子女具有競爭力
(D)依照學生所處之社會階級來區分而給予教學


36.36、為建立教育學的科學基礎,在教學方法上以科學精神與方法創導四段教學法的西方學者是:
(A)杜威(JohnDewey) 
(B)斐斯塔洛齊(Pestalozzi)
(C)斯賓塞(HerbertSpencer) 
(D)赫爾巴特(Herbart)


37.37、下列哪一個人物曾在北京大學擔任校長,捍衛學術自由、提倡女子教育及美育?
(A)蔣夢麟 
(B)蔡元培 
(C)張伯苓 
(D)胡適


38.38、在親職教育的研究之中,有些學者認為青少年犯罪與父母管教態度有關係,以下何種不當的管教態度,在導致青少年犯罪影響較不顯著?
(A)拒絕的態度 
(B)期待的態度 
(C)嚴厲的態度 
(D)矛盾的態度


39.39、在教育學術研究表現之中,科學界研究成果的引用方面,富有聲望的科學家,其著作發明會得到更多的承認與接受,而無名的科學家其著作得不到承認,此種效應稱為?
(A)月暈效果 
(B)累積效果 
(C)馬太效果 
(D)認同效果


40.40、在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後現代主義透過溝通來使不同族群或團體能互相瞭解,為達此目的,在溝通時,溝通者要具有溝通美德,以下何者不屬於溝通美德的項目?
(A)容忍 
(B)耐心 
(C)安靜 
(D)尊重


41.41、英國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S.Peters)提出教育是價值傳遞與創造的活動,其最著名的理論為:三大教育規準。下列何者不是屬於三大教育規準之一?
(A)合價值性 
(B)合程序性 
(C)合認知性 
(D)合自願性


42.42、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蓋聶將人類學習分為八類,其中哪一種學習是人類最原始的學習方式?
(A)概念學習 
(B)訊號學習 
(C)原則學習 
(D)語文聯結學習


43.43、在制約學習中,刺激反應間發生聯結之後,如增強停止,制約反應之強度將逐漸減低,最後終將停止反應,此種現象稱之為?
(A)類化現象 
(B)辨別現象 
(C)消弱現象 
(D)次增強現象


44.44、以下何種能力,是皮亞傑的認知學習論中所提及之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行為上表現的基本行為模式?
(A)適應 
(B)平衡 
(C)同化 
(D)基模


45.45、社會學習論者班度拉(Bandura)在解釋道德行為如何建立時,強調在哪一個階段是主要採用了聯結論中古典制約與工具制約兩種學習原理,而特別強調工具制約學習中增強作用?
(A)抗拒誘惑 
(B)歸因情境 
(C)賞罰控制 
(D)觀察學習


46.46、以往有不少學者試圖以系統的理論解釋學習遷移的現象,例如,完形心理學家強調行為或經驗的整體性,認為每一行為或經驗皆自成一個特殊的型態,並各具特徵請問這是哪一種學習遷移的理論基礎?
(A)形式訓練論 
(B)共原則論 
(C)轉換論 
(D)能力論


47.47、學校領導者面對學校組織文化的塑造,可以引用Senge(1990)在《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的觀念,以下何者不是學習型組織的核心修練之一?
(A)組織發展 
(B)團隊學習 
(C)自我超越 
(D)系統思考


48.48、依據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授課節數之基本原則,為配合九年一貫課程之推動,國中一、二年級彈性學習節數,國民中學每週以排課幾節為原則?
(A)1─2 
(B)2─3 
(C)4─6 
(D)7─9


49.49、「基本學力指標」乃我國現今教育改革與政策之關注焦點,其中又以3R?s為核心的基礎學科及其內容,請問下列何者之3R?s的內容敘述正確?
(A)讀、聽、算 
(B)讀、說、算 
(C)讀、寫、算 
(D)讀、思、算


50.50、2003年2月13日聯合國啟動了「識字十年」,強調識字是基本教育重要的一步,是有效參與21世紀社會和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手段,以下何項政策並非我國教育部推動此國際社會趨勢的重要議題?
(A)實施高中職社區化教育 
(B)提供成人基本識字教育
(C)鼓勵成人就讀國小補校 
(D)獎勵社區大學開設相關課程


懸賞詳解

國一地理上第一次

3. ( )右圖(二)南極洲為三大洋所包圍,是各國科學家研究天文、氣候的地方。 靠近南極洲的大陸不包括下列何者?  (A)南美洲 (B)亞洲 (C)大洋洲 (D)非洲...

10 x

前往解題

95 年 - 澎湖縣95學年度國中教師甄選教育專業知識試題#12-阿摩線上測驗

95 年 - 澎湖縣95學年度國中教師甄選教育專業知識試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