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前後七子倡導古文運動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明太祖抵定天下,以八股文取士,欲以此凍結士人的思想,桎梏其性靈,以穩固其政治地位。一般士人以作八股文為風尚,內容空洞無物,多為歌功頌德的應制之作。到了明成祖年間,天下太平,許多臺閣大臣作詩,氣度雍容,雅正有餘,卻缺乏生氣。詩文發展至此,已走入文學死胡同,毫無生命氣息。於是到了孝宗弘治年間,遂有前後七子,聯袂提倡古文運動。   前後七子的古文運動,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認為秦漢文不但氣勢充沛,而且內容充實,實為文章之典範。而唐詩雅正莊重,氣韻飽和,實為詩作之正格。七子對秦文和盛唐詩雖然有深切的認識,可惜以模擬為創造,他們亦步亦趨的模仿前代文章,卻只得其形貌;而不能得其氣韻,故文章呆滯而無神采。 一、前七子正當「臺閣體」散文風靡一時之際,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等,「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反對「臺閣體」,是為「前七子」,以李、何最著名。他們都是敢於和殘暴貪婪的大貴族、大官僚、大宦官鬥爭的人物。他們使人知道:尚有傳統的、優秀的古代文學,倡導讀古書,增長知識學問,打擊了「臺閣體」文風,掃除了八股文的惡劣影響,但他們因拋棄了唐宋以來文學發展的既成傳統,終於走上了盲目尊古的道路。 二、後七子 徐中行、吳國倫等,是為「後七子」,以李、王最著名。李攀龍「謂文自西京(指漢代),詩自天寶(指唐代)而下,俱無足觀。」王世貞他的文章,「無一語作漢以後,亦無一字不出漢以前」,實則佶屈聱牙,不能卒讀。李死後,王世貞主文壇二十年,聲勢更大,他主張「文必西漢,詩必盛唐,大曆以後書勿讀。」持論和李相同。出於他們盲目復古,就走上了一條十分錯誤的道路,給文學帶了更嚴重的危機。當時就有文人不滿,起來反抗這種理論,最後,由於「公安派」的有力抨擊,統治文壇的復古勢力,才趨崩潰。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前後七子古文運動